广告

老祖宗治玉你见过没?有图有真相哦!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质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工艺也越来越,但在治玉工具并不发达的年代,治玉人是如何制作精美的玉雕的呢。通过几张照片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琢玉人的风采。

玉在古代一直以来价格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些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的。的玉饰是一种奢饰品,在当时,你走在街上腰间系着一块闪闪发亮的玉佩,也闪亮别人的眼睛。顿时你在别人的眼中就有着不凡的气质。在当时,人们为研制一件成品玉,会不惜消耗数年,或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去雕琢。并且当时玉石开采还不发达,款式制作也颇费脑颈,玉匠要用辛苦的汗水去换取琢成品玉带来的收获。

▲图中工匠正在切割珠子。他面前的这个机器,叫做切割架子。架子上安置一个圆转钢刀,上面配有轮子,以绳牵引,工匠脚蹬绳线,轮子便旋转起来,达到切割的目的。因为切割玉石加水,所以又称为“水凳”。
清代,随着朝珠和手串的时兴,珠子切割与珠串制作行业在老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清代官员礼服上,多佩以朝珠,每串朝珠共有珠子108颗,朝珠并非统一制造和配发,官员可自行配制。从内廷养心殿造办处的“如意馆”、“金玉作”,到大大小小的民间作坊,珠子制作工序大致相似,主要分切割、抛光等工序。

▲民国砣机
玉的的硬度要比铜铁高出许多,所以玉无法直接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来加工,当时治玉一般都是用砂轮,脚上踩着伐,砂轮才会运动。这么大的砂轮,做一件小件的玉雕,是有多么的不易。

▲民国治玉之开片影像,可清晰见到重要辅料解玉砂及砣机。
朱熹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民国治玉之钻孔影像
清代自道光后,玉器制作的水平一路呈下降趋势,至民国时连年的战乱大概已经让传统的玉器加工业近于衰败。能见到的器物已远不能与乾隆年的比较,以后的工匠终于选择现代电动机械而放弃了费工费时的传统水凳,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民国治玉之镂空影像

▲民国治玉之拉丝影像

▲民国治玉之掏膛影像
如今,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术,每件作品都来之不易,可以说治玉的技法,在比较任何古代手工技艺可说是难度高的。玉雕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它贯穿了民族的伟大历史,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人们的不断淬炼与升华,使得玉雕行业成为特色的艺术门类。

广州中正瑞阁拍卖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老祖宗治玉你见过没?有图有真相哦!”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老祖宗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图书/报刊>拍卖图录>老祖宗治玉你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