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John Markmann)分享了丹麦格陵兰岛冰面融化和中国气温的变化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水资源和能源挑战,格兰富提供性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创新、优化供应链和扩大伙伴关系,帮助客户优化水资源能源管理,助力可持续发展。马克漫介绍,格兰富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获得了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的全面认证,同时被认证的还有格兰富2030年减排目标。
光伏是支持零碳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的预估,未来全球9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中70%以上是光伏+风电,所以光伏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能源。爱士惟CTO吴生闻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光伏安装量是1.2TW,到2050年预计达到18TW,这意味着光伏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中国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安装量就已经达到了78GW,整个安装量会超过之前的预期,达到300~350GW左右。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综合能耗
开展节能工艺及装备改造、研发推广节能新技术降低综合能耗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神华下属子公司锦界能源完成一号机组通流改造工作,改造后的机组热耗大幅降低,平均降低煤耗23.3g/kWh,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4万吨;神东煤炭哈拉沟煤矿开展无能耗排水改造,利用排水高差,基于虹吸原理,实现无能耗排水,实现年度节约电费约37万元 。"
"全球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服务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2269.HK)宣布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简称SBTi),并提交了科学碳目标承诺书。这也标志着药明生物成为早加入SBTi的生物药CRDMO公司之一,身体力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表率作用。
SBTi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倡议,旨在定义和推广科学碳减排目标设定。根据倡议要求,药明生物将于两年内设定温室气体减排近期目标、及2050年前达成净零排放的远期目标,并向SBTi提交认证,以推动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以内”的目标。"
龚文秘书长作了题为《绿色低碳发展与信息化推进》主旨报告。他讲到,我们要坚持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企业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两手发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和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双碳”工作重要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
"近日,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通知已经下发至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该通知中包含的《央控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目前,把ESG纳入估值考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公募今后在投资中如何将ESG因素纳入投研流程,在投资实践中体现ESG因素对上市公司估值的贡献呢?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已经在投前、投中、投后环节都开展了ESG投资管理,并在估值中逐步纳入ESG考量。未来,还会将ESG股东参与融入到研究员日常的上市公司接触中,并积极引入外部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投票管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ESG标准可以帮助投资者筛选潜在投资对象,规避因环境、社会或治理等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应用ESG标准成为投资领域的一个趋势,以实现负责任投资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大的 250 家企业中,有 96% 的公司公布了其可持续发展绩效,全球 80% 的 N100 公司发布了其可持续发展报告。连通性和流动性增强、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消耗、快速扩张等大趋势因素影响着组织的实际运营。消费者、投资商、员工和社会等利益相关方要求组织不仅仅是满足法律要求,而是对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的真正承诺和产生积极影响。这需要组织积极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将SDGs融入其业务模式和创造价值。"
"ESG 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SG 指标分别从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角度,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与传统财务指标不同,ESG指标能够更有效地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影响,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预判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以及绩效。
具体来说,环境主要包含气候变化、可持续性等议题;社会主要包含多样性、人权等议题;而治理则主要包含管理架构、薪酬等议题。"
全球对企业 ESG 监管政策呈逐年上升态势。ESG 在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 年之前,各国的监管政策以鼓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投资机构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 ESG 风险和机遇。鼓励机构增强内部的 ESG 能力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搭建内部ESG 数据库、评价体系和研究体系。2015 年之后,监管对 ESG 信息披露的要求趋严,监管开始逐步强制要求企业、投资机构对 ESG 信息进行详细披露,且披露的范围在扩大和细化。如香港联交所于 2015 将披露准则从自愿遵守提升到“不遵守就解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建议是否考虑了可持续性因素,也采取了“不遵守就解释”原则;伦敦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进行 ESG 信息披露时,不仅提出披露定性环境治理要求,还需要披露定量碳排放指标。对机构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内部的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价值链上被投企业的赋能,要求机构履行股东权益,定期与企业做 ESG 层面的深度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审慎地行使投票权。通过深度参与,推动被投企业将 ESG 纳入到实际经营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