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并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很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文明的历史。有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
“籽”一般而言主要是针对植物来说,指的是植物所结的种籽,同时包含有孕育的含义,是植物生命的一个过程。“仔”主要是指动物,根据读音来看有两层意思:在读作“zi”的时候,指的是幼小的意思;读“zai”的时候泛指幼小的人或动物。把和田玉的子料称为“仔料”、“籽料”的情况在平时比较多见,这两个称呼反映了和田玉子料外形圆润、个头小的特征。但在仔细推敲之后,这两种称呼都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和田玉子料的本质。
硬度是指抵抗外界压入、刻划、研磨的能力,是鉴别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和田玉的摩氏硬度为6.0—6.5,因结构的不同会有一定变化,一般说同一产地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工艺界以往在划分低、玉中,硬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玉硬度较大,低档玉硬度较小。玻璃的摩氏硬度为5—5.6,和田玉刻划玻璃会留下明显的划痕,而和田玉却丝毫不会被划伤,这也是鉴别和田玉的一个重要特征。
青海白玉青海的白玉矿区中只出产有山料,产出量是青海软玉中大的。青海白玉块度较大,形状不规则,多棱角,大面较整齐,颜色多为灰白蜡白色,透明度新疆白玉和俄罗斯白玉,质地呈毡状、束状结构,常见絮状棉绺或黑褐色翳状斑点。
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宝玉石学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划硬度。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和田玉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硬度比较大,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