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骆驼养殖基地,景区观赏骆驼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骆驼由新生代始新世时期(距今约5500万年)北美洲的原柔蹄类进化而来,该属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个种,通称骆驼,又称橐驼,属反刍类。在中国境内生存的骆驼主要是双峰驼,双峰驼分布于高寒的亚洲沙漠地区,其中以中国和蒙古等国家为多数。中国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

1000万年前生活在北美洲,骆驼远祖越过白令海峡到达亚洲和非洲,并演化出双峰驼和人类驯养的单峰驼。单峰骆驼在数千年前已开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驯养。约于公元前2千年,单峰骆驼逐渐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于撒哈拉沙漠。它们大多是被人类捕猎的。后来波斯入侵埃及时,冈比西斯二世把已经被驯养的单峰骆驼传入波斯地区。被驯养的单峰骆驼在北非被广泛使用,而直到后来,罗马帝国仍然使用骆驼队带着战士到沙漠边缘巡逻。可是波斯骆驼并不适合用来穿越撒哈拉沙漠。在第4世纪,更强壮和耐久力更强的双峰骆驼首度传入非洲。开始有愈来愈多的人使用它们,因为该种骆驼较适合作穿越大沙漠的长途旅行之用,且可以装运更多更重的货物。这时,跨撒哈拉贸易终于得以进行。

沙漠地带气温变化无常,既有高寒又有高温,沙漠的吸热性,夏季中午可使地面温度达到70℃左右。作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依然行走中酷热之中,显示出其的耐热性。
体型:骆驼的抗热能力不单纯取决于皮肤表面面积,而主要是骆驼皮肤的汗腺机能比较强大。
腿足:动物的腿长作用很大,对环境适应也很强。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腿特别长,这样可以减小地表辐射热的影响。同时腿长便于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食灌木林的嫩枝与嫩叶。腿长也可使很多器官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了高温蒸灼。如母驼乳房紧贴腹下,公驼包皮口折转向后,睾丸位于两股后方等。另外,骆驼的足部的结构也反映其对热环境的很好适应。骆驼的蹄是由第三、四趾的趾节骨组成。蹄下有角质垫,其厚度可达1厘米,并有大量黑色素,可以防止沙粒的热量传递。
被毛:骆驼的被毛比较蓬松,它不仅能够抗御炎热,而且还能让汗液慢慢地蒸发,使体温下降以调节机体温度。
行为调节:骆驼夏天在沙漠地带休息的时候,它的起卧是很科学的。比如,骆驼卧地的时候,会将卧点的热沙推散后,改变卧点温度后下卧。骆驼用前肢将高温热沙推向前方,前肢带动膝盖率先着地,然后用力将热沙向后扒,这样卧点机体下地表温度就降了下来。在站立上,骆驼也会选择一定方向以减少热伤害,比如,为减少体表吸收辐射热上午骆驼的头是面对太阳的,然后随着日光照射角度骆驼将会作出方位的调整来减少日光的照射。

骆驼是恒温动物,一般在外界温度变化时,保持恒定体温,体温的恒定,赋于动物抗热但更加抗寒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骆驼能够利用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来实现体温的自动调节。内分泌系统中是由甲状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去适应季节性的短时性的温度变化。其中甲状腺与缓慢性的季节性的温度变化相联系,而肾上腺主要是应付瞬时性的温度变化。骆驼的生活地带气温常在-20~-30℃,低气温甚至达-45~-50℃,但骆驼仍能正常生活。

由于荒漠干旱地带降水远远低于水蒸气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使得这一地带植物含盐量偏高。骆驼生活在干旱荒漠地带,久而久之,产生了喜食含盐分高的植物的偏好。同时,所饮用的水也属盐碱性湖水。所以骆驼有很强的嗜盐性,正常情况下,能够在10千米以外嗅到的盐池或碱滩的气味并长途奔跑就食。在舍饲环境下一定做好骆驼的盐分补给。

骆驼的合群性,虽不如其它家畜强,但仍有其一定的群集性,在牧场上三五成伙,分散采食,只有当放牧员收拢归牧或遇有大的惊扰时,才集结成大群活动。母驼的合群性与护群性较强,在出牧归牧时都能互相关照,当发现驼羔不在自己身边时,就用高吭的声调呼叫,当发现驼羔遇有敌害时,则猛扑过去保护驼羔。骟驼的合群性次予母驼,公驼只有在配种季节才有强烈的护群性,主动寻找母驼,组成自己的、配种小群,如其它公驼或骟驼进入小群,则严加驱赶,在非配种期,常离群远走,自找水草。

嘉祥县同丰养殖场为你提供的“漳州骆驼养殖基地,景区观赏骆驼”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推荐信息

畜牧养殖>骆驼养殖>漳州骆驼养殖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