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空气通入产品,保压2小时,产品放入水中或者焊缝涂上肥皂液观察产品是否泄露。鉴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测试通常比较危险,产品若承受不了气体的高压,压缩气体瞬间释放能量会产生爆炸,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较少使用
以某产品需要测试10kg/cm2为例,首件产品先通入2kg压力,保压10分钟,观察无异样,然后通入5kg,后才通入7kg,再至10kg。验证产品可以抵抗10kg压力后,后续测试依照2kg 3分钟,5kg 3分钟,10kg 10分钟测试(具体按照客户要求或者设计规格)
冷板材料上,目前业内主要采用的是铝合金,铜的导热效果更好,但成本要贵得多,所以不是主流方向,在非电池包领域有应用;对于提高导热界面的导热效率,主要是在导热界面材料TIM上做功夫,由之前的空气介质,到后来的导热垫,再到目前的导热胶,TIM的导热效果在不断提高。
冷板设计的重心基本就集中到了提高冷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调整流道设计,提高流体自身的效果上来。这种变化我们可以从法雷奥对于不同充电功率所需冷却效果(综合换热系数)的划分上对比来看。 冲压流道和凸包这种大平板式的冷板设计迎合了当前快充和大模组、CTP的设计思路,是当前的主要应用趋势。另外,根据是否存在模组、界面材料TIM、箱体和电芯,这4者与冷板的位置来划分,冷板至少有6种的布置方案,其中箱体集成水冷板是目种比较受欢迎的设计思路。
Innerfins的设计思路在功率电子电气方面应用得较多,在电池系统领域还没有看到应用的量产案例,但国内有企业在做这块。
材料这块,除了金属,有些材料企业在尝试塑料冷板的方案,这是个很有惊喜的方向,期待有量产的方案出来。 超级快充对于电池的冷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冷却方案往往是这5点匹配下来的一个系统性工作,是考验每家企业综合设计能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