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存在的基础是:执行者相信产品的质量和用来开发这个产品过程的质量有的关系。要让管理者及工程人员信服组织制定的过程,要让他们看到过程及过程改进的好处,看到质量、效率的提升以及客户的认可,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接受这些标准过程。
自2003年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发表CMMI开始,每年导入家数几乎以倍数成长,显示CMMI确为国际证实有助于流程改善的模型,甚至认为CMMI已经为软件的质量及国际合作的基本要求。
CMMI认证起源于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是美国部在1984年因当时该机构软件项目委外开发时,无法评估软件公司对软件项目的承接及执行能力,故委托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软件工程学院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 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试图于软件产业建立一套工程制度,使个人及组织在软件开发上能有持续改善的依据,其目的是用来评估及改善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开发过 程及软件开发能力,并且协助软件持续改善软件流程成熟架构及软件质量,进而提升软件开发项目及软件开发公司的软件开发管理能力,达成软件开发的功能 正确、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及确保质量等目标。CMM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型软件企业用于改善组织内部软件工程所实行的软件评估标准,CMM同样陆续应 用系统工程及软件采购方面,成为国际间认同且广泛通用的一种软件生产程序标准。由于CMM应用日渐广泛,陆续开发出不同的CMM模型,包括:软件能力成熟 度 (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W-CMM) 、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Systems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E-CMM) 、集成产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PD-CMM)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P-CMM) 等应用模型;且SEI于2000年12月公布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 Integrated, CMMI),更进一步将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逐渐取代现行的CMM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