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 乾隆58年(1793),中国中央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16年(1890年)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袁大头的鉴别妙招 听声音 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验边齿 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称重量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酸检验 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总之,要多学习通过形制、包浆、字体、锈色来判断银币的真假,以及识别银币的版别。敲击、酸检验等方法尽量少用。另外千万不要用牙齿去咬银币,否则会破坏品相。国历史上发行量大、流通广、存世量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其正面图案的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贰角”“壹角”字样。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