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同样,挂红灯笼也是为了“过年”,从此就流传下来。
不过,灯笼让人遐思、期盼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虌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平尚有「灯市口」街道。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著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红灯笼,中国传统节日用品。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每逢过年时都要准备上一盏红红的灯笼悬挂在门庭或屋中。红红的灯笼在大年三十夜里点燃悬挂于门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这是多年来的一种习俗,也是儿时的一种童趣。
导联线香蕉头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导线连接器,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导电性:导联线香蕉头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准确。
2. 安全可靠:导联线香蕉头采用插拔式连接方式,连接牢固,不易松动或脱落,确保连接的安全可靠性。
3. 方便易用:导联线香蕉头具有标准化的接口尺寸,可以与标准香蕉插座兼容,方便用户使用。
4. 性强:导联线香蕉头采用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 多功能性:导联线香蕉头可以连接多种电子设备,如测试仪器、音频设备、电源设备等,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总之,导联线香蕉头具有高导电性、安全可靠、方便易用、性强和多功能性等特点,是电子设备连接中常用的一种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