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顾景舟成功路上的坎坷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
顾景舟——成功路上的坎坷

很多人听到顾景舟,会下意识地跟紫砂壶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能够把“天价紫砂壶”联系在一起。顾景舟是一个从穷苦手艺人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虽然被公认为大师,但是了解他生平的朋友们恐慌还会感慨:太不容易了。

江苏宜兴太平边有一个村子:上袁村。这个村子由于靠近生产紫砂矿料的青龙山跟黄龙山,从明代以来就是真正的紫砂壶村。1915年农历的九月初十,顾锦洲(未改名前)就出生在这里。顾景舟家里虽然做壶,但不是高手,顾景舟的父亲好赌,不仅抽大烟,还喜欢练舞交朋友,几经折腾就把家底耗光了。


但是家里依然送顾景舟去东坡书院读书,希望顾景舟能够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好景不长,读了10年书的顾景舟,自觉家里已经支撑不了自己的学业,便被迫辍学了。到底是学徒经商还是学做紫砂壶,顾景舟面临二选一的抉择。同村的王寅春和前辈程寿珍此时已经是手艺人了,让顾景舟看到了能够生存下去的希望。

可能真的是祖师爷赏饭吃,顾景舟仅仅跟着祖母做了2年,就了大部分同行,有了一定的名气,这让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少年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AAACXZJ。


30年代是的大上海时代,那里是中国热闹的地方,号称东方巴黎。的古董商郎玉书召集了大批做壶高手去仿制古代的作品,得到命运垂青的顾景舟被选择了,这是顾景舟次出远门,而且去的是上海。

年轻的顾景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不不仅仅是一个月薪60块大洋的高薪工作,而且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做壶高手。有机会看到古董商提供的明清两代紫砂名家器物,同时又与当时在上海的十多位紫砂高手竞争,对于年轻气盛的顾景舟不啻为一段技艺突飞猛进的时光。


据说这段时光大约三年多,即顾景舟23岁至27岁之间。在临摹和仿制中,他的技艺趋向和系统,紫砂光素之圆形、方形以及仿自然形的花货类、陶刻等都有涉及,对于砂壶各家流派风格以及印款和陶刻、鉴赏的眼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僧帽壶

当时他所仿制的作品,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原作的水准,如临摹制作时大彬款“生莲居大彬”《高僧帽壶》、把下款“供春”印“壶叟”的《供春壶》,以及陈鸣远款的《龙把凤嘴壶》和《竹笋水》等,仿制水准,有些后来辗转流入故宫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等馆所,直到他几十年后为博物馆做鉴定时才又与自己的作品重逢。

好景不长,随着日军进一步逼近,上海租界也变得不那么安稳了,顾景舟不得不回到了老家。不幸染上天花,后来死里逃生,捡回一条人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痊愈了,脸上却留下了疤痕,这对于原本清秀俊朗、追求的他来说是一个的打击。自视清高却受此打击的顾景舟在婚姻上也一直不顺利,直到50岁才娶妻。

解放后,紫砂行业重新收到了国家重视,手艺人开始受到尊重,这让顾景舟精神很满意,但是随着1958年的大跃进到了,一切都变了。紫砂壶制造开始片面讲究工艺和科技,脾气耿直的他也难逃厄运。因为在当时的紫砂工艺厂也卷入盲目机械化的生产改造中。顾景舟的抵制是公开的,他认为,紫砂壶的命脉所在,除了材质肌理特点,就是的全手工拍打身筒的“泥片围筑”成型方法。


若制壶真的搞成流水线,千壶一面,气息、意象、神韵、个性,全没有了,那还是紫砂壶吗?无知。他愤愤地骂了一句,是在公开的场合。顾景舟因直接说出反对意见而被批判,说他整天捏壶,赶不上时代,是“右倾”典型,罚他从手工车间调到机械车间去研究车床辘轳。顾景舟在委屈中并没有消极对待,他仍然去认真完成工作,在一次车床作业中,他不慎被一只辘轳击中头部,差点要了命!晚年时他经常与人谈到这起事故。


1964 年他与徐义宝女士结婚,过上了温暖的家庭生活!他在六七十年代这段时期,物质上虽然不丰富,政治上又有风波,但总体上来说却是他一生中艺术生涯和个人生活比较平稳的时期。

顾景舟的“文革壶”

有了家庭后,恬静的日子却并不长久,晚年,小他10多岁的妻子在1983年被查出鼻咽癌,顾景舟在上海陪伴妻子医治,那年他已69岁。"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他让弟子周桂珍带来泥料和工具,在上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创作了《鹧鸪提粱壶》,在壶底,记下了感伤与无奈。《鹧鸪提梁壶》形神似飞鸟,取名鹧鸹,“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提粱壶

此诗情景恰似顾景舟当时的悲凉心情。期间,还制作了小供春壶。此时,顾老在寄寓淮海中学的简陋条件下,在为妻子疾病的担忧中,紫砂艺术能够给予他精神的慰藉。抟砂,成为排遣苦闷的好方法。1984年,顾景舟晚年失侣,1985年l2月.顾老得意的弟子高海庚又突发心脏病去世,让古稀之年的他觉得人生坎坷,艺途多舛。更没有想到在顾老年近80岁时,儿子燮之又得重病,生命危悬。


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省里一位权贵,直接打电话给宜兴紫砂工艺厂,说,顾景舟可以评,但是,要他送两把茶壶来。如此直截了当的索要,令顾景舟十分反感,他把评选表格往抽屉里一扔,说,不参加了,让别人评去!对于这次国家工艺大师的评选,陶瓷公司和紫砂工艺厂都不愿失去机会,领导赶来做顾景舟的工作。好说歹说,顾景舟就是寸步不让。他认为,靠送茶壶,即使评上,也不光彩;此等做法,等于助长歪风邪气,非君子所为。后来,省里某权贵表示,不送壶,就不给评。顾景舟呵呵一笑,要我送壶,除非玉石俱焚!后,首届大师评选,宜兴紫砂居然无名。


他回忆起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事业:有天花的厄运,死里逃生;经历国难、“大跃进”,在“文革”,期间受到排斥,遭到攻击批判,种种磨难好像是来考验他的意志的。但是,顾景舟大师有紫砂艺术在支撑着他,他不会向命运低头.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意志。

“为紫砂撑过篙,摇过橹”。——顾景舟。

河南胥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河南胥藏文化解读——顾景舟成功路上的坎坷”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河南胥藏文化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纪念收藏品>古玩收藏品>河南胥藏文化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