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强度发光,阳光折射下,可将屏幕表面内容高清呈现在可视范围内。 [4]
(2)灰度控制级别高。可利用1024~4096级灰度控制清晰逼真的显示出16.7M以上的颜色,画面立体感。 [4]
(3)驱动功率大,扫描方式以静态锁存为主,保障高强度亮光。 [4]
(4)为播放效果的佳性,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可通自动调节功能合理控制光亮。 [4]
(5)电路集成主要借助大规模进口装置,提升运行的可靠性,有利于进行维修调试工作。 [4]
(6)利用现代化数字处理技术处理视频,对扫描主要选择技术分布的方式,设计呈现模块化、采用静态恒流驱动,自动化调节光亮,进而实现画面的高保真性、无重影幌动,提升影像画面的清晰程度。 [4]
(7)信息显示种类丰富如图标、视频、文字、动画、图片等,并且现实形式多样,如联网、远程现实等,常见色彩与工艺的结合。
主要采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多媒体显示卡PCTV卡,性能更加、采集方式更加、可捕获视频,并有与显示卡相匹配的Studio编辑软件。
利用室内全彩系统缓解系统显示传输大量复杂数据存在的隐患,充分进行全真彩色还原。利用芯片完成数据分配显示任务,对接收数据进行脉冲输出转换,由8位(8bit)显示数据向12位的PWM转换,提升为4096(12bit)级灰度控制,实现屏幕显示非线性256级视觉灰度,充分营造全真色彩视觉享受。
随着二极管制与半导体的结合其生产材质与制作工艺逐步升级,突破了原有光亮、颜色的限制,大量应用蓝色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提升了显示光亮度。进而提升了LED显示屏幕在室外环境中的优势,可适应不同显示要求,提升LED在不同环境中的有效价值。对于LED显示屏性能的评价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因其相关性能指标都是密切相关的,亮度、视角、分辨率等指标相互影响。当前在高密度、全彩色室内显示屏中利用表贴LED器件提升显示屏获的视角、亮度性能。
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LED是英文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