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各品种的价格走势和利润变动主要由其自身基本面决定。对于近两年钢材利润的收缩,根本原因在于,钢材产量在2019年大幅增长,缓解了2016年行业去产能以来供需持续紧平衡的问题,钢厂2017—2018年的实际上是对供应紧张的反映,而随着产量的释放,供应缺口被填平,自然难以持续。简单来说,钢厂利润的变化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钢材市场近两年供应快速扩张,才是利润收缩的根本原因。
C衍生品对冲经营风险
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频繁的背景下,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利用原料和成材的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
相关市场介绍,节后,螺纹钢和铁矿石价格都是先跌后涨,目者盘面价格和节前差不多,现货价格略低于节前,说明价格的水平并不高。另外,库存和价格并没有确定的关联性。现货市场一直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情况,价格上涨往往激发下游采购热情,价格下跌反而导致下游观望心理加重。近的现货市场,成交量不断攀升,不存在价格上涨不利于库存出清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目前黑色市场的情况反而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基差交易的机会,边际风险非常低。此外,这种结构性的交易机会为市场增加了额外的流动性,加快了库存在工厂、贸易商和下游之间的转移。”国内某钢厂相关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低利润、低库存运营时期,钢厂在和贸易商以及矿山的博弈中,很多时候会陷入被动局面,原料和成品的期货工具无疑提升了钢厂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主动性。当然,由于企业在风险偏好、制度要求、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从套保走向投机的可能,但整体上,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保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上述钢厂相关人士提到,期货盘面无论对钢厂的原料采购,还是成材销售,都起了明显的指导作用。很多钢厂在采购时已经开始尝试甚至常态化基于大连盘面的基差点价交易,一些国际贸易商在和钢厂的合作中,也正通过期货盘面锁定原料和成材价格,开展虚拟业务。总体来看,期货工具在钢厂的日常采购销售活动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对于钢厂来说,面临的直接的风险敞口一是存货贬值风险,二是原料采购风险。合理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库存高、原料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随着近两年黑色系金融属性的增强和期现模式的结合,越来越多的钢厂已经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
朱世伟介绍,钢厂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钢厂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主要是锁定原料成本、锁定销售价格或者锁定生产利润。他认为,企业进行期货套保,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原料库存、成品库存、生产成本等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若存在成品销售压力或者原料采购需求,则需要考虑管理价格风险。但如果说企业现在的销售或采购并没有太大问题,那么并不一定非要采取保值的动作。就当前而言,建议企业考虑综合的利润水平以及自身的库存水平,采用期货或者期权工具参与投资保值。至于具体的套保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视企业所在区域、钢材品种等情况决定。
D巧借“他山之石”指导实践
原料主要靠进口的问题在有色、油脂市场也一直存在,但得益于对期货工具的合理利用,国内相关产业都获得了更高的立性和话语权。例如,与钢厂一样,面临上游原料垄断局面的油脂油料产业就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据了解,国内植物油脂与粕类市场进口依赖度较高,特别是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0%。国内外大豆产业经历了多年发展,产业链的企业结构、国际贸易、加工模式及企业风险管理理念都不断更新。国内油厂在经历了2004年和2008年的两次“地震”后,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跌幅近50%,国内大豆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盈利15亿元,弥补了现货市场的亏损。2006—2008年,产业客户的大豆持仓比例增长近50%,行业普遍利用期货工具套保。
随着肺炎在的蔓延,一季度棕榈油消费量预计萎缩60万—70万吨,国内油脂价格一路走低。截至上周末,国内豆油商业库存为150万吨,较节前增长58%。在此情况下,很多企业将豆油、棕榈油库存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同时,通过卖出基差,对贸易商锁定销售价格,进一步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潜在风险。
部分企业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即使没有,公司也会根据已经定价的进口大豆数量,按照相应产品得率在期货市场套保,并随产品销售节奏调整操作。将套保常态化的产业企业,因提前“布局”,面对近期油脂价格的大幅下跌,显得更加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