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是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空气、食物、饮水等,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灶燃烧含氟量较高的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等引起的氟中毒称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引起的氟中毒称为饮水型氟中毒。
改换低氟水源的形式
1、打低氟深水井。是我国饮水型病区应用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利用水塔、压力罐等进行集中供水。
2、引江、河、湖泊、泉等低氟地面水。在病区附近有天然低氟地面水时,开渠引水或利用管道输水。
3、蓄水(窖水)。在缺水地区,找不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兴建小型水库或水窖,蓄积天然降水或贮存冰块。
02、饮水除氟
除氟的方法
1、混凝沉淀法: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氧化铝。
2、活性氧化铝:吸附剂。
3、骨炭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方法简单、运行效果好、操作方便且处理成本低,但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如沉降缓慢、出水氟浓度不稳定、沉淀处理后产生较高含水率泥渣等,造成出水氟浓度难以达标。因此,往往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使出水氟离子浓度达标。
吸附法除氟是将含氟废水通过吸附剂设备,氟离子与吸附剂进行离子交换或化学反应存留在吸附剂上,从而达到除氟的效果,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含铝吸附剂(活性氧化铝、聚铝盐等)、树脂、稀土类吸附剂等。
吸附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既适用于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也适用于低浓度含氟废水处理,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但通常为了处理效果,废水的酸碱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另外,吸附剂的吸附温度应控制在不太高的范围内。
但为了处理效果,废水的酸碱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另外,吸附剂的吸附温度应控制在不太高的范围内。
液膜法将溶液分成外相、膜相、内相三部分。液膜法的除氟原理是利用膜相中流动载体,和废水中外相的氟离子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带有氟离子的流动载体再和内相中的试剂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终形成难溶性氟化物,从而达到去除氟的效果。
液膜法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有机相可重复利用。
吸附法主要是将含氟废水通过装有氟吸附剂的设备,氟与吸附剂的其他离子或基团交换而留在吸附剂上从而被除去,吸附剂则通过再生来恢复交换能力。
为了处理效果,废水的pH值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另外吸附剂的吸附温要加以控制,不能太高。该方法一般用于低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由于成本较低,而且除氟效果较好,是含氟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但缺点是投资大。
除上述三种较常用的方法外,含氟废水处理还有其它工艺,虽然没有被普遍应用,但是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研究的对象,在一些特种含氟废水处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电凝聚法、反渗透等方法。以下是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对比:
对于低浓度含氟水(氟离子浓度小于20mg/L),一般采用混凝沉降法,利用混凝剂在水中形成带正电的胶粒吸附水中的F-,使胶粒相互并聚为较大的絮状物沉淀,以达到除氟的目的。混凝沉降法具有药剂投加量少、处理水量大等优点,但一般只适用于含氟较低的水处理,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则需要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但除氟效果受搅拌条件、沉降时间等操作因素及水中CO32-、SO42-、Cl-等阴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化学和水处理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混凝除氟剂不断涌现,使强化混凝技术重现生机,随着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时控制混凝剂的投加量已成为可能。
在含氟废水的治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含氟废水的水量、进出水氟离子浓度、现场设施、综合处理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含氟水,使经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