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间瓷器鉴定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

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已知陶瓷上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
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研究各代款识,要注意其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乾隆(1736~1795),为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朝共60年,瓷器生产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无论数量与质量都是后世所望尘莫及。乾隆官窑款识以篆书为主,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排列方式有六字三行、一行横书、环书等,四字款识“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有二行排列。款外或围以双固,或单固,或无边饰,或单方框,或双方框,偶有对书款识。题款方式有书款、刻款等。书款以青花料普遍,也有红彩、墨彩、珐琅彩等。款识或书写或刻划均工整,字为“宋椠体”。民窑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书写不很规范,有的不可辨别。年号纪年款有“乾隆十年”等,干支纪年款有“大清乾隆丙辰年制”等。

嘉庆(1796~1820),为清仁宗颗琰的年号。嘉庆官窑早期仍为乾隆风格,后期有些粗率。官款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嘉庆年制”,以篆款多见,无边框占多数。书款识材料有青花、矾红、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大清嘉庆年制”三行无边框篆款居多,另有“嘉庆年制”篆款,书写多不规范,辨认困难。年号纪年款有“嘉庆元年”等。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元代民间瓷器鉴定”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产品

瓷器鉴赏

*详情

*联系

*手机

推荐信息

陶瓷古玩>红釉古玩>元代民间瓷器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