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瓷器釉色之一。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也称铁黄。分高温、低温两种。
高温黄釉是合少量铁的石灰釉,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现黄色。唐代时已烧出黄釉器。
低温黄釉是以铅为着色剂以温烧成。汉代陶器就已见。一线拍行藏品征集 《一五三〇》 《叁柒贰》 《贰一玖壹》
瓷器上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即以铁为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淡,釉面薄。
弘治黄釉达到历史上低温黄釉的高水平,因其黄釉是用浇釉方法施釉,被称为“浇黄”,又因其 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鸡油黄”。
清代黄釉又增加了蜜蜡黄、蛋黄等几种,康煕时期蜜蜡黄釉层透明,釉色有深有浅,深色釉厚,浅色釉薄且有细开片。蛋黄釉创烧于康熙时期,色如鸡蛋故名蛋黄釉,色淡而薄,滋润且无细小开片。
雍正时蛋黄釉为浅淡含有粉质的乳浊色。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使釉呈色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