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绘画的起源也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令人捉摸不透。从石器时代仅在山体、陶瓷器皿上作画到先秦时期的祥瑞图像;从汉代帛画到隋唐那些山水画开始发展;从五代两宋明清山水花鸟画作蓬勃发展到近现代各类型画作崛起。中国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终于中国绘画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名画作为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是华夏文明的巨著,承载了古老东方民族的艺术气质,用极其美妙的形式记录了五千年悠久历史和锦绣河山。
《百骏图》,中国传世名画之一,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
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
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前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9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高成就。
01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
02 《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
03 《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04 《职贡图》·局部/萧绎
05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
06 《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07 《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
08 《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
09 《步辇图》/阎立本
10 《捣练图》/张萱
11 《簪花仕女图》/周昉
12 《高逸图》/孙位
13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14 《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
15 《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16 《虾》/齐白石
17 《田横五百士》/徐悲鸿
18 《长江万里图》·局部/张大千
19 《开国大典》/董希文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张择端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的考史和艺术价值。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3]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4]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