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价格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1/4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珠山八友”——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
段步仁

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至宋元时期,景德镇以其成熟的制作技术和烧造工艺,逐步奠定了全国陶瓷烧造中心的地位。到了“清三代”,景德镇的陶瓷制作烧造技艺已达到,生产和制作了许多精美绝伦、世界的艺术陶瓷。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御窑厂的关闭,景德镇制瓷业风光不再。民国初年,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陶瓷艺术家以诗书画印入画绘瓷,用“瓷上文人画”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史上的又一个辉煌。可以说,“珠山八友”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珠山八友”的形成
珠山,是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的一座峰峦,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御窑厂的所在地,“珠山”亦成了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自古以来,很多陶艺家创作于景德镇的作品,都习惯落款为“写于珠山”或“画于珠山”。曾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的王琦,是一位天赋的艺术家。他为人豪爽好客,居住在珠山东麓的“东门头”,家里便成为陶瓷艺人们经常聚会的场所。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不仅研讨画艺、切磋诗文,还为商户合作配画等。1928年夏天起,前后共有十位文人瓷艺家(王琦、王大凡、邓碧珊、何许人、徐仲南、田鹤仙、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毕伯涛)雅集于此,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后人把这个艺术家群体称之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先生曾为“珠山八友”结社作诗一首:“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鸟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作此幅留鸿爪,每至月圆会一轮。”这首诗也从侧面佐证了“珠山八友”是一个有着共同志趣的艺术家群体。

二、“珠山八友“的历史地位
“珠山八友”这个艺术家群体,创作出许多世界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在景德镇陶瓷史上,还在中国的陶瓷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珠山八友”是中国陶瓷绘画史上个陶瓷艺术流派。
美术教育家邓白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的总论中,率先提出《珠山八友》是中国个陶瓷艺术流派,奠定了“珠山八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以往的陶瓷制作是个人行为,即便是官窑制作,也都是由宫廷造办处出图,制瓷艺人依样制作。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形成了“珠山八友”这一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对书画艺术流派“扬州八怪”十分景仰,以“扬州八怪”为师,悟其精神,习其技艺,其在陶瓷上的艺术成就可与“扬州八怪”媲美。
其次,“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艺术家群体。
过去有人错误认为“珠山八友”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艺人,其实不然。邓碧珊、毕伯涛为晚清秀才,教过私塾;徐仲南、田鹤仙任过江西省瓷业公司的教员;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先后毕业于江西甲种工业窑业学校;王琦、王大凡、何许人虽然没有进过的学校,但其作品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历史典故、古代诗词,可见他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他们才能创造出大量既有文化气息、又有很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再次,“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早在1915年,中国就选送了“珠山八友”的作品参展巴拿马博览会。其中,王琦作品获奖,汪野亭《江山胜景图》获奖,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瓷板画获金奖。这是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大展上获此殊荣,证明“珠山八友”在一百多年前就已为国争光。
“珠山八友”的陶瓷艺术在民国时期达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在当时不仅无人可及,更是无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珠山八友”虽然已成为历史,但“珠山八友”的及其文人瓷画艺术流派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乃至中国陶瓷史上永载史册。“珠山八友”的精神和画风,对当代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许多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王锡良、张松茂、李进、毕渊明、刘平、徐亚风、汪桂英、余文襄、邹国钓、王云泉等,都是他们的学生或后人,“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技艺始终在传承和发扬。

三、“珠山八友”的艺术风格
“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不仅继承了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同时又汲取了西方绘画和东洋绘画的技艺,形成了自己魅力的艺术风格。
王琦 少年时期曾以捏面人为生,但他注意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早年学海派名家钱慧安人物;1916年王琦与王大凡前往上海看名家画作,遂眼界大开。王琦对清乾隆时期“扬州八怪”之一的人物画家黄慎推崇备至。黄慎奔放的画风、流畅的笔法,以及带书入画的放达,使王琦为之倾倒。王琦从黄慎的画艺中吸取笔墨精髓,改变画风;后又学习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即用粉彩来彩绘人物脸部,头像多衬以明暗,使人物更有层次,更具立体感;王琦的瓷上人物之“西法头子”,绘画风格树一帜。
邓碧珊 用九宫格绘画人物肖像,惟妙惟肖,屡屡得奖,名扬瓷坛,后用墨彩绘画山水风景,上世纪初开始潜心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专攻鱼藻。邓碧珊经常到河边、湖泊、鱼塘写生,注意观察各种鱼的习性和动态。他在绘画鱼藻时,注重写实,同时又注意吸取学习东洋绘画的技巧,将西画中的透视原理、光影关系与陶瓷绘画结合起来,把中国绘画的写意与日本画鱼的静态美和水的透明感结合起来,风格卓异,加上其诗书画印皆绝,为画鱼的一代文人瓷艺名家。
何许人 以绘画雪景山水见长,了中国陶瓷美术史的先河。何许人的雪景在构图上,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清四王”之法,雪景色彩淡雅清新中见厚重,意境沉静,苍茫空灵。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山水之中,使其作品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面意动的韵味。何许人的瓷上粉彩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瓷绘体系,沿用至今,影响了一代代的瓷画名家。
徐仲南 画路较广,山水、人物、翎毛、走兽俱佳。晚年开始画竹,学前人文同、戴熙、板桥,取其笔意承其风骨,又取米家山水画之法。他注重写生,师从自然造化,笔法追求松快潇洒,融自然与一体,形成满目生趣的竹石风格。
汪野亭 绘制的粉彩青绿山水,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所喜。他博众家之所长,崇尚宋人山水之严谨、明沈周之豪放、清王石谷之清丽厚实,心仪石涛《搜尽奇山打草稿》的创作精神,以山水为师,集天然意境,构诗作画,形成自己设色幽淡明润,和谐雅致,笔疏意旷,笔力劲爽的艺术风格。将水光山色置于空濛淡远、若无若有之间,简洁空灵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画面意味深长。尤其是他在瓷瓶上绘制的通景山水,形成360角的完整构图,任何角度都可看到画面,没有勉强的连接痕迹,给人以“山水源头无觅处,游子信步山水中”的冥想。自通景山水问世以来,近一个世纪都为景德镇瓷绘艺术家所沿用。
王大凡 曾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59年被授予陶瓷艺术家称号。自幼勤奋好学,练书法、习古文、诵诗词、研篆刻,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是“珠山八友”中对后人影响较大的艺术家。他受汪晓棠的影响较深,早期学费晓楼、沙山春、钱慧安,后期学罗聘、马涛,集众家所长,逐渐形成自己兼工带写的风格,表现形式上追求雅意之气,强调逸笔草草的写意性。王大凡反映的历史典故及人文内涵,源于其年轻时的大量阅读,他的作品无论大件还是小件,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小件作品统筹兼顾,以少胜多;大件作品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可谓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代表。其传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写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上世纪四十年代王大凡了落地彩这一粉彩绘画风格,丰富了景德镇粉彩绘画的技法,对后人影响深远。后王大凡任职于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为十周年创作的《大禹治水》粉彩瓶选送北京后,受到中央领导和美术界同行的赞赏。他绘制的《骏马献给总司令》、《梅妻鹤子》、《闯王进京》等作品分别在《人民中国》、《陶瓷美术》、《人民画报》上介绍。
田鹤仙 早年师从施雪江画山水,后效法元代宗师王冕画梅。王冕画梅以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枝干,枝干扭曲处笔触更是若有若无,巧妙表现枝干的盘结曲转。田鹤仙所画的梅花,枝干舒展延秀,花蕊红彩点染,枝干与花朵淡淡对比,凸显出梅花的丽质可人。田鹤仙画梅不受古人束缚,了瓷上画的“梅花弄影”,造成虚实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田鹤仙以山水技艺画梅,并以书法入画共组画面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伯涛 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学画国画,旅居景德镇后专攻陶瓷粉彩花鸟。后期潜心研习新罗山人一派画风,擅长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淡雅著称。晚清秀才出身的毕伯涛,其瓷画作品也充满文人书卷气息。毕伯涛学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绘画风格俊逸清新。
程意亭 曾拜浙派名家程璋为师,学习没骨法工笔花鸟。程意亭受清代画家蒋廷锡的影响极深,使自己的作品在笔法上多兼工带写,用笔飘逸洒脱,且工整细腻,在赋色上清新雅丽,在构图上奇中求正,穿插自如,错综而又空灵。在形象上刻画细腻入微,却又注重动势神态,突破了一般花鸟画的媚世艳俗、繁琐雍杂之弊端。
刘雨岑 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江西省美协副、江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江西甲种工业窑业学校,是陶艺家潘匋宇的学生。早年研习任伯年、恽南田、新罗山人,将他们这种清新的画风运用到陶瓷的绘画中。刘雨岑的瓷画在取材、构图、设色上别具一格,把文人画风吸收进陶瓷艺术领域,整个作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陶瓷艺术作品从晚清陶瓷装饰的繁缛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情趣、有生命、有新意的艺术品。尤其值得一题的是他在粉彩技法上的。其创立的“水点技法”,直接用玻璃白点出花朵形象,然后以含色料的水笔点染,色彩浓淡自如,花朵更显得活泼自然,在粉彩花鸟艺术上产生了的影响。刘雨岑的陶瓷艺术成就,得到戏剧大师田汉的称颂,他在《赠刘雨岑先生》诗中写道“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四、“珠山八友”收藏与投资价值
时至今日,“珠山八友”的作品受到广大收藏及投资爱好者的追捧和青睐,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艺术珍品。
一是“珠山八友”的陶瓷艺术品在民国时期就是民国对外交往的礼品,也是达官贵人重金收藏的珍品。
2009年在美国拍卖了一件蒋介石、宋美龄1956年送给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的瓷瓶。这件瓷瓶是曾和珠山八友配画的张志汤为蒋介石60岁大寿所作。原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刘养如后任民国特税处专员,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花费重金请珠山八友绘制了一批精美瓷器。民国时任浮梁县长的林抚民特请汪野亭绘制了一套粉彩青绿山水瓷板,送给国民党湖南军政长官程潜将军。 这套陶瓷板现珍藏于恒茂美术馆。
二是“珠山八友”的作品在民国时期就非常珍贵,他们作品当时的售价已达到或超过同时代的国画家。
以“珠山八友”王大凡为例,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他应邀在南昌丽泽轩画瓷器。他的润格,六寸瓷板十块银元、八寸瓷板十二块银元、一尺瓷板十六块银元、一尺二瓷板二十块银元、一尺四瓷板三十块银元、一尺六瓷板四十块银元、一尺八瓷板六十块银元、二尺瓷板八十块银元、一块二尺六的长条瓷板六十块银元、一套二百四十块银元、一个一百件瓶四十块银元。如果指明要工笔仕女要加一倍,横画加二成,长条横画加五成。
1931年《齐白石卖画及篆刻规例》中明示“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增加后的润格则为花卉:条幅二尺10元,三尺15元,四尺20元(以上一尺宽) ,五尺30元,六尺45元,八尺72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10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凡画不题跋。题上款加10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10元。
以上两份润格的对比,可见在当时同尺幅的作品(二尺六长条和三尺条幅),王大凡的售价竟是齐白石的4倍之多。充分说明“珠山八友”在民国时期就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当时也只有达官贵人、巨富商贾才能拥有。
三是“珠山八友”的作品已成为世界和中国各大拍卖公司的货,很多拍品成为拍卖公司的拍品,价格屡创新高。
2015年3月,美国苏富比拍卖一套王琦八仙四条屏,近1200万成交。 2010年12月,佳士德拍卖一件汪野亭和王琦合作方笔筒,近190万成交。 2011年11月,英国宝龙拍卖一块王大凡雪景人物长条和一块程意亭长条花鸟,各以225万元成交。2013年在天津文物拍卖一套汪野亭2尺6长条,以1900多万元成交。2014年北京保利拍卖一套何许人的2尺6长条,以近2000万元落槌。
今年春拍匡时,一只仅80件的王琦粉彩人物瓶以218.5万落锤。珠山八友作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具有的投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珠山八友”认识的不断深入,“珠山八友”的价值将会日益显现,他们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受广大投资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北京至正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为你提供的“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价格”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瓷器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图书/报刊>拍卖图录>珠山八友王大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