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上午,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技创新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位科技工作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东北大学教授王昭东、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他们在交流中畅谈了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实践与感悟。
他们以科技创新锻造国之利器。
朱日祥年纪大,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白发满头的。他出生于50年代,是家族中早一代“文化人”:“我的家族是从我这一代才开始有文化的,我的上一辈人都没有念过多少书,我能有今天,是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朱日祥在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球科学研究。
他们以科技创新搏击世界。
骆清铭的研究方向叫做生物光学成像,就是研发各种新的影像方法,把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看得更清楚、更全面。骆清铭团队在过去十多年中研发出一种新成像方法,把鼠脑内每一根神经元、每一条毛细血管都展示出来,这项名为“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获取鼠脑高分辨图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并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进展”新闻。近,美国“脑计划”也使用了骆清铭团队的这项技术来对大脑神经元类型进行普查。
他们以科技创新为人民谋福利。
蒋立新是一位心内科的临床大夫,还担任着世界卫生组织协调机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联合,近五年已团队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5篇论文。她率领团队近20年所做的大量研究,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益处,同时也改写了数十项国际指南,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他们面向未来,将创新精神代代相传。
王秀生于1977年,是5位科技工作者中年轻的。她的是生物信息学,主要用计算机来处理生物学大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她有多项成果受到国际科研媒体的推荐与关注。她开发出的GOEAST等生物信息软件成为生物学家广泛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她曾在2007年获得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是我国获得该基金年龄小的人之一。
我听到很多年长的科研人员感慨,你们这一代人赶上好时代,国家对科研高度重视并且有充足的投入。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非常幸运,这幸运也是建立在几代科研人员和我国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应该更加珍惜。”在记者会上,曾经当选代表的王秀杰表示,报告指出,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对于科技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完成。现在的青年学生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幸运,他们被称作‘强国一代’,将来是实现民族强起来的执行者和见证者,也将是我们未来创新的主力。”
请咨询锐力传播www.1th1.com王先生:(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