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发
沙发座前宽不要小于480mm,座面深度应在480mm?600mm之间,座面高度应在360mm?420mm的范围内。
如今,一些简单时尚的低矮沙发,倍受年轻人的青睐。然而,沙发的高度和宽度跟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沙发座的前宽小于标准,沙发的空间就会变得狭窄;座面深度过深,小腿无法自然下垂,腿肚容易受压迫;深度过浅,又会让人有种坐不住的感觉;座面太高,就像坐在高椅子上,很不舒服,如果太低,人站起来时就会感觉更费劲一些。
2、床
440mm是健康高度(通过被褥面距地面高度来测算)。很多人都喜欢像榻榻米一样的矮床,觉得这样的床简单方便。也有一些人常常把床下当成储物间,用小柜子把床垫得很高。
其实,床沿离地面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腿不能正常着地,时间长了,腿部神经就会受到挤压。
3、枕头
成人的枕头高度为150mm,老人小孩稍低。
因为枕头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睡眠,枕头太高,人不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影响睡眠质量,阻碍血液循环,特别对孩子生长发育和老人的健康不利。
4、桌椅
桌椅的高度差在280mm?300mm之间,写字台下面的高度不小于580mm,宽度不于520mm。
桌子太矮或者椅子太高都会影响人的脊椎和腰椎,尤其不利于孩子的视力和生长发育。
写字台下面的空间如果不达标,腿就不能自由活动;
在电视柜的选择上,要结合电视机和沙发的高度来计算,如果人们的视线正好落在电视屏幕中心,就说明电视柜的高度适宜。
判断家具尺寸是否适合,好的方法是亲自尝试。如果在电脑桌前工作一会就感觉腰酸背痛,睡眠时间充足却感觉不到轻松,很有可能是您的家具尺寸出了问题。
因此,挑选家具时,一定要多试、多问,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找厂家直接定做。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从2005年3月1日起,所有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冰箱都要贴上“中国能效标识”,否则不准在市场上销售。
地方各级人民节能管理部门、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所辖区域内能源效率标识的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要选择一款真正节能的节能家电,除了看各商家打出的广告数据,更应该关注国家规定的“中国能效标识”和节能标识。新能效标识划分为1、2、3、4、5共五个等级(有些电器只分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水平,节电,即耗能低;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只有达到1级或2级节能标准的家电才能以节能家电自居。
南北朝包括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和北周(420-589)。南北朝时期度量衡有两大特点:(1)其200年间单位量值增长速度为历朝之冠。(2)制度混乱,各个时期、各个地区量值相差悬殊的现象十分。以尺度而论,唐代天文、数学家李淳风为求古律历,曾将汉至隋各种尺度以长短分别列为十五等,史家称之为“十五等尺”并多有考证。其中南朝刘宋(420-479)尺长24.5厘米,比东晋约略增长2%,仍是秦汉尺度的延续,并被齐、梁、陈所沿用。而北朝尺度则迅速增长,并且十分混乱。如北魏(420-534)前期一尺长25.5厘米,中期长27.9厘米,后期长29.5厘米。至东魏(538-543),一尺长已长达30厘米。北齐(550-577)取代东魏则承袭其各种制度。纵观北朝一百多年中尺度增长了约6厘米。
容量和权衡制度,南朝和北朝增长率也不同。南朝的梁、陈二朝,升斗仍沿袭新莽旧制,每升约合200毫升。齐朝量制大于古升,约300毫升。北朝量制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北魏时每升“于古二而为一”,约400毫升,其后又有增长。至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时,容量每升已增至约600毫升。
权衡制,南朝和北朝的单位量值相距也很大。南朝之梁、陈、每斤约为220克,齐每斤约合330克。而北朝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了南朝。据文献记载:“魏、齐斗秤于古二而为一”,推算每斤当合今制约440克。今藏河北省博物馆两件北魏时铁权,分别重515.5克和593克,据考证均系北魏时的一斤权。至隋统一度量衡时,每斤已高达“以古秤三斤为一斤”,推算每斤约约660克。
由于南朝与北朝度量衡单位量值竟有数倍之差,故出现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怪现象。南北朝度量衡的混乱可见一斑。
风吹雨打是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风向和风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讴歌它、观察它、测量它。甲骨文中已有祭祀东、南、西、北四方风神的记录,并对风向设定的名称。
早在先秦时期已制造了风向仪???(qi?n)。汉代文献《淮南子》说:“?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又称谍,取侦察风向之意。?的结构简单:立一风杆,杆上系有丝帛做成长条形“旗”,称“示风器”,器上系一小铃挂在高竿上,风吹铃响。设有的观测者监听铃声并看旗被风吹动的方向以报风向。西汉时风向器除“?”之外,还有相风鸟。“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铜凤凰下部有转枢,插在一个圆槽内即可随风转动,使凤凰头部总是指着风吹来的方向。“下有转枢”暗示转枢必与下一层的转动机件相连,可能装有一种记风速的器件,是风速计的。东汉至三国改用木鸟作风向仪,更为轻便,并且使用也更普遍了。
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公元602年?公元670年)在他的著作《乙巳占?占风远近》中根据风对树产生的力来估测风速。“树叶微动,风速约十里;树叶沙沙作响,风速则日行百里;树枝摇,二百里;堕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再根据树的摇动情况定出风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枝,六级折大枝,七级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外加“无风”、“和风”共十级。与近代各国对风等级划分相差不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1999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其中规定:
1. 的印章,直径6厘米。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和办公厅、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
3. 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
4. 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
5. 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
6.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4.5厘米。
7. 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
8. 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的印章,直径4.5厘米。
9. 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4.5厘米。
10.乡(镇)人民的印章,直径4.2厘米。
11.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4.2厘米。
12.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
13.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
14.有关部委外事用的火漆印,直径4.2厘米。
15.的钢印,直径4.2厘米。
16.地方外事机构、驻外使领馆钢印的规格、式样,由外交部制定。其他确需使用钢印的单位,其钢印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不得小于3.5厘米。
“刹那”,外来语,常见的“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字眼,都是时间非常短暂的概念。古代印度梵语“刹那(ksana)”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极短的时间;瞬间。那到底这一刹那是多久呢?
在东晋佛陀跋陀罗和僧人法显共同翻译的佛经《摩诃僧祗律》(该书的梵文本是法显在晋安帝义熙八年也即公元412年从印度获得并带回中国的)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我们不难做出如下的推算:一日一夜24小时中有30个“须臾”,600个“罗预”,12000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一念”或者说是“刹那”;再进一步细算,因为一昼夜24小时共有86400秒(1440分钟),那么一须臾则为2880秒(48分钟),一罗预为144秒(2.4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通过此番计算,不仅得知了“一刹那”的时间有多长,而且也得知了“一须臾”、“一罗预”、“一弹指”、“一瞬”和“一念”等词汇的具体时长,从而为我们今后更准确地使用诸如“须臾间”、“弹指间”、“转瞬间”、“刹那间”、“一念之间”等用语,提供了一个“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