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影响及抗震措施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地震的作用力有大有小,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地震,但是并不代表着没有发生地震。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我们感觉不到,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然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这一两次的地震发生往往会给国家、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周期性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地震,因此我们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难度系数也逐渐变大,面对难以预测的地震我们只有做好相关的抗震措施、抗震预防,才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

一、地震:
1、地震及其成因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地震按其成因主要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石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位而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而构造地震的分布范围广、破坏作用大,对构造地震应予以考虑。构造地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这种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应力比较集中、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段,即原有断层的端点或转折处、不同断层的交会处,对于这些地段所处的建筑应做好抗震设计。
2、地震作用及震灾特点
地震作用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产生地面运动,并通过房屋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使结构产生震动,这就是地震作用。地震波会使房屋产生竖向震动和水平震动,一般对房屋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振动造成。设计中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只有震中附近的高烈度区或竖向振动会产生严重后果时,才同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地震地面运动是一种随机振动;强烈地震时加速度峰值往往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影响也可能不大。而有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峰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特征周期与结构物的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震灾的特点主要有:
(1)民房建设质量低劣、不具有抗震能力;
(2)人口密集聚居区未避开活动断层;
(3)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不到位。
3、地震带来的危害
地震灾害主要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地震直接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面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地震间接灾害主要表现在震后引发的危害,如火灾、水灾、瘟疫、核泄漏等。地震的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均会对我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诚然不可对之懈怠,做好抗震设计及提高防震意识也不容忽视。
二、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
地震所带来的灾难是多样的,其中对建筑结构破环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我们常见的就是房屋的倒塌、陷落,但它的危害性远比我们现象的大,因为它不仅可以使一个普通家庭瞬间覆灭,也可以使整个时代颠覆。那么,地震主要是以什么样的手段摧毁我们的美丽城堡呢?如下:
1、通过对地基影响导致其结构破坏。受地震破坏产生影响因素有:建筑结构的地基土质、岩层结构、深度等。不同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差异是很明显的,且因地震大小、工程地质条件而不同。当地震运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会对不同的地质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加速度较小时,岩石和土层将会产生相对的变形,地基的承载力也会相信的下降或者失效,以破环建筑结构。
2、通过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破坏。地震波有纵波、横波。纵波是上下振动的波,会引起建筑结构上下颠簸,如果建筑物没有良好的竖向稳定性,当受到较大地震力的影响时,会使建筑物的底层柱子与墙体之间增加很大的荷载,超过底层柱子与墙体的承受能力之后就有可能出现建筑物坍塌。横波是左右振动的波,会对建筑产生一点的剪力作用,如果建筑物没有较强的抗剪能力,会使其发生倾斜、沉降并垮塌。
三、抗震措施
地震爆发出的破坏力是的,如何采取建筑结构对地震力的抵抗,是我们为关心的,可以从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知识宣传三方面出发。
抗震设计主要有隔震法、降低能量减震法、跷动振动法三种方法。
(1)隔震法主要有地基隔震、基础隔震、悬挂隔震、层间隔震。
地基隔震是指将隔震层设置在地基中的隔震方式。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当地震波来临时可以借助隔震装置来减弱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在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中用的比较多。
悬挂隔震是将全部或大部分隔震结构的质量都悬挂起来,使地面的各种运动都不能传递大片主体质量上,从而不能产生惯性力,起到隔震作用。
层间隔震指的是在建筑结构上安装耗能减震装置,在地震发生时,由耗能减震体系来吸收并且消耗地震的总体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反应,耗能减震装置包括质量和隔震支座两部分。
(2)降低能量减震法是利用建筑结构本身的对地震力能力的延性耗散来降低地震力的影响,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附加阻尼以减少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适用的范围很广泛。
(3)跷动振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竖直方向上使上部与下部不紧固,适用于比较高度和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二是使建筑结构中的部分构件与下部不紧固,如柱墙、竖向支撑等部件。
2、抗震构造措施有:
(1)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层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上海华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影响及抗震措施”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房屋安全性检测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咨询服务>产品检测服务>地震灾害对建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