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以在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能够得到皇帝的评价,可见建窑瓷在当时受到的重视程度。“冰雪为容玉作胎”是当时文人雅士做人的理想追求,采用和田页岩白玉掏膛作胎,制作出建窑风格的瓷器,是瓷器家族里的一个新品种——玉胎瓷。玉胎水盂的烧制成功,把建窑地方性乡土风味一下子提升为宫廷迷人的韵味,在细如毫发的玉毫丝中夹杂无数金黄斑点,说明釉的配方与火的精妙,烧出了建窑风格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之作。
油滴釉在烧制过程中,主要着物色剂氧化铁发生分解,生成气泡,致使气泡周围氧化铁博华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不断产生和聚华博集,且气泡愈加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泡爆裂,富含水量铁质的溶博华体升至釉面于原气泡处密集,当釉冷却收缩变平时,釉面形成饱物中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结晶体,即形成富金属光泽博华的油滴状斑点。
油滴的形成与烧造火侯和釉层厚薄相关,烧造操作火侯恰博到好处方可形成油滴,温度过低难以烧出,过高又会使油滴博过小,故油滴盏口沿处由于釉层稀薄一般不会形成油滴。油滴釉盏口华沿一般无光泽,其器腹上部色泽泛金黄色,下部逐渐变淡而泛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各油滴斑点内,均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黑色博中鱼鳞状纹。有的银白色的油滴釉,由于烧窑时温度过高而开始形成长条形华状,或油滴斑点间相杂以银白色条状结晶体。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建盏之所以又称兔毫盏,是因为建州的黑瓷茶具中,有一部分并非纯黑,而是黑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黄色丝缕,状如秋天的兔毫。这也是建州黑瓷的大特征。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纹、曜变圈等不同夹杂。其中的曜变圈,为。可谓兔毫盏中的绝品。兔毫盏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特釉斑。犹其是曜变。国宝级的兔毫盏在置于阳光下时,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美不胜收!那些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也会发现那一根根的兔毫,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能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伦比的。这或许也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日前,一则拍卖新闻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日本藏家临宇山人珍藏的建窑油滴天目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估价150万-250万美元上拍,终经过激烈争夺以1170.3万美元(折合约7807万元近8000万元)拍出,再一次刷新建窑世界拍卖纪录。其实一直以来建窑器物广受日本和中国藏家的追捧,而此次其也凭借天价进入了大众视野。然而在整体拍卖市场上,众多数据表明,建窑器物拍卖仍属少数,其与普品的价格相差甚远。
而据雅昌拍卖数据显示,建窑瓷器突破“百万大关”是在2008年北京长风拍卖会上,当时一件宋建窑油滴盌以168万被拍下。而后,国内藏家对建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至今11件百万成交的作品中有9件都集中在2010年至今这六年内。除去这十几件百万作品,成交价在10万元到99万元之间的建窑瓷器都集中在2013年至今这短短三年内,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