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是雍正彩瓷中的品种之一。粉彩的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釉上彩,在工艺上引进了西洋的工艺,一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玻璃白是采用天然矿物质“白信石”和铅熔块等配制而成,它的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同时借助改变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变成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色调,使得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大大的增加,远超过五彩。
鹿头尊,始于清康熙,至乾隆时期盛行,收口,双耳为鹿首,腹部上敛下垂,有"大清乾隆年制"款,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鹿头尊始于清康熙,至乾隆时期盛行,据介绍是模仿青铜器中尊的造型而创,粉彩鹿头尊,多绘以青山绿树为背景,七十七只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间。
“尊”古代常作为酒器和礼器,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形状通常为粗颈、侧耳、深腹、圆足。鹿,常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又鹿与禄之谐音,有祥瑞之兆。将百鹿绘制在尊器上,展现了祥瑞百禄,更是尊贵地位的象征。清廷乾隆皇帝尤爱鹿头尊,相传六十寿诞,只允许三品以上大员们才能拜请“鹿头尊”,足见其珍贵。尊体口径16.5厘米,高50厘米,通体施白釉;敞口,垂腹,圈足,肩部饰鹿头耳;腹部绘有粉彩百鹿图,图中丛林映掩山峰,枝头挂满累累硕果,流水潺潺,百鹿则神态各异,或奔跑,或觅食,或嬉戏,好一派祥和静谧的景象。全图描绘,色彩丰富,布局疏密有致。其中象征物多取自自然物,其取用的途径或者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有绵长的寿命;是因为它们是传说中可以使人的物品,如桃子、灵芝等。这些象征物被以图画的方式组合、结构,就形成了祝福的吉祥图案,画灵芝,画寿桃。一个"寿"字,给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与长久注入了无限美妙的激情。人也寿,物也寿;山也寿,水也寿;吃也寿,喝也寿;行也寿,居也寿……中国人对寿的追求,真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寿"是美好的企求,是生命的渴望,是永恒的赞歌,是智慧的诗行。现在,粉彩瓷越来越受保藏者期待,在保藏界享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的美誉。如有意收藏该宝物请联系深圳乾龙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