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朝虽历时25年,但民窑存世品并不多,或许与当时社会经济衰退有关,其时,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市民亦急剧分化,变成下层的乞丐和流民的不计其数,据史载,嘉庆元年二月的一个夜晚,北京城就有8000多乞丐冻死街头,社会购买力下降对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民窑瓷业中的封建行帮也制约着制瓷工艺的进步,造成民窑瓷器粗俗,较乾隆晚期民窑又下一等,真可谓是一蟹不如一蟹。
嘉庆民窑瓷器器型虽无多创新,但品种仍较为丰富,以瓶、尊、罐、炉、盆、盒、碗等为常见。虽无惊人之作,丑陋之作亦不多见,大体维持在稍低于乾降晚期的水平。
嘉庆民窑瓶类瓷器物遗存下来的比较多,目前可见的有盘口瓶、盘口耳瓶、扁方耳瓶、四方瓶、橄榄耳瓶、观音瓶、胆式瓶、方胜耳瓶、折肩方瓶、撇口裙带瓶、壁瓶、直口瓶、棒槌瓶等。嘉庆盘口瓶的典型特征是胎体厚重,线条失去前朝的秀美,口、腹、底比例不甚协调,接胎不准。
盘口瓶
上图为嘉庆粉彩人物故事图盘口瓶,盘口,长颈,折肩线条略显生硬,略显生硬,长腹下收,束胫,外撇圈足。其口沿之阔,超过器高的二分之一,颈部粗壮,给人以忡之感,胎体厚重,达3310克,乾降此类瓶市多不超过2500克,由此可知嘉庆一朝的制瓷工艺水平不是很高。
盘口耳瓶
嘉庆民窑此瓶式为常见,有大中小三种样式,大的体高80厘米左右,其次中等的60多厘米,小的不超过40厘米。形制也不一样,要么是直壁盘口长弧腹,要么是斜璧盘口长腹,再有就是直壁盘口短腹,或浅盘口长弧腹,颈部螭耳亦富有变化。
上图为嘉庆青花凤穿花盘口耳瓶,高64厘米,盘口,束颈,斜肩,长腹,腹下内收,足边出沿,浅圈足。颈部置一对螭耳。这件瓷器造型规整,线条硬朗,体态略显修长,特别是颈部饰以长蕉叶纹及双耳给人一种向上伸展的感觉,为嘉庆时期典型盘口长腹瓶式。嘉庆此类瓶的耳多有变化,不仅形不一样,装饰位置也不是全都一样。
扁方耳瓶
扁方耳瓶是嘉庆时期所流行的瓶式之一。有长颈和短颈两种,长颈的颇有乾隆时期的遗传风格,短颈的是嘉庆时期创新器型。
上图青花釉里红狮纹扁方耳瓶,高37.6厘米,口边长14.1×10.1厘米,足边长,14.1×10.2厘米。四方口出沿,束颈,折肩,斜弧腹下收,直胫,出沿圈足。颈部置双兽耳。因为这件瓷器的造型承袭前朝,因此视觉效果较好,内弧的颈部与外弧的腹部线条富有变化,口边、足边及肩部的硬直线与弧线较为和谐,且制作较为规整,为嘉庆时期较为精细的瓷器。
琮式瓶
琮式瓶是仿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的一种瓶式,但玉琮非瓶。《周礼·考工记·玉人》:“驵(zǎng)琮五寸,宗以后为权。驵琮七寸,天子以为权。”郑玄注:“驵读为组,以组系之,因名焉。”郑司农云:“以为称锤,以起量。”故知琮为用玉作的秤锤。
上图为嘉庆霁蓝釉琮式瓶,高31厘米,口径9.4厘米,直口,短颈,平肩,长直腹,底内折,圈足。基本造型与传统器物没有变化,惟腹上部置一对衔环象耳。
六方耳瓶
嘉庆此瓶式不常见,因为这种方瓶是用粘接工艺制作成型,因此成型工艺要求较高。
上图为青花山水房舍六方耳瓶,高39.5厘米,口径8.9厘米。六方口外撇,束颈,斜折肩,长腹上丰下渐收,胫部有一道凸棱,外撇六方圈足。颈部置一对耳。成型工艺较好。
绶带耳扁瓶
此瓶式创烧于明洪武时期,清代多有烧造。官窑称其为马褂瓶,为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用具。民窑极难一见。
上图为青花开光杂宝纹绶带耳扁瓶。高26厚米,口径3.9厘米,足边长8.4×4.6米。小口,弧腹、腹下内收形成葫芦的中腰,下接满月形腹,底承方圈足,颈部有双系。一般来讲,清三代此瓶式的器口较高,而此器口则较矮,时代特征明显。
灯
嘉庆民窑灯见有两种,一为避风灯,一为传统灯。避风灯雍正时较为流行。
上图为青花镂空花卉纹避风灯,通高18.8厘米,罩口径13.5厘米,足径8.8厘米。筒式,上下两昃,罩为斜面,面有孔洞,平顶钮,腹中部有一周镂孔,座直壁,斜腹为浅盆式,子母口,内有灯柱,圈足·此器设计合理,灯柱高不及罩的镂孔,风吹不灭,而且光还能散出。
上图青花芦雁纹灯,高7.4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7.5厘米。直口,口下有内折沿,空腹,弧壁内收,平底内凹。折沿上环书“程式柏成化年制,嘉庆拾伍年庚午造办用"铭文,为嘉庆时断代标准器。
嘉庆民窑瓷器总的来讲,胎质不及前朝,但早期的胎质与前朝差别不大,特别是一些较为精细的圆器更是难与乾降区分。后期则胎体粗糙,但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而非立刻变粗。一般来讲,嘉庆厚胎器的胎质略粗,薄胎器胎质较细。
上图为青花烛台白色胎、浅灰色胎、土灰色胎、擂钵灰白色胎体,整体来说嘉庆时期琢器的胎体比较细腻,基本上看不出有杂质。
从陶瓷发展史的角度来讲,瓷器发展到清中期,器型已难有创新,而且器足也已经固定,变化极少,要说不同职能是反映在修底的精粗程度上,嘉庆民窑器底足承袭前朝特点,大件琢器或平底,或浅圈足,足边多见有斜削痕迹,圆器则多为圈足,足边露胎线宽窄不一,嘉庆平底器物的底全平的极少见,多为内凹式,并有明显旋削痕。
上图中
青花钵底,平底略内凹,刮削的旋痕极为清晰。
青花烛台底,平底无釉,刮削痕明显。
嘉庆鸡心底器物所见不多,基本上为厚胎器,刮削痕迹明显。
青花油灯底,足壁较厚,内挖成鸡心状。
嘉庆玉璧底多为方瓶类器物,修底不细,刮削痕迹明显。
青花方觚底,底边斜切,底面较为平坦,底心挖一方形,施釉,以青花书满文款。
嘉庆厚胎器圈足见有方形、圆形及异形几种,足边露胎线较宽,足壁较厚。
豆青釉青花方瓶底,方形足,露胎线平切,足壁厚,内足墻斜切。足径6.2厘米,足墙厚0.8厘米。
青花烛台底,浅圈足,内外足边均斜切,露胎线较宽,足径7厘米,足壁厚0.7米。
青花灯底,浅圈足。内外足边斜切,露胎线较宽,底心下挖,旋削痕明显。
粉彩人物图海棠碗底,海棠式深圈足,露胎线较广,打磨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