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时期署“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较高,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与前朝相比,清末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制作了一批精良之作,值得藏家关注。
胎。光绪时期的胎和釉水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比起同治,咸丰时期,光绪时期的胎细致了很多,胎薄如纸,胎细如泥。光绪时期出口的外销瓷大多仿造康熙时期的胎质,并且有一些在釉水上也极限仿制康熙瓷器。厚重的釉水在传世的过程中形成了光彩夺目的包浆,也使得光绪青花彩瓷像极了康熙青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部分外销瓷开始回流,由于胎质细腻,釉水肥腻,很多光绪瓷被认为是康熙青花回流,价格极贵。随着人们对外销瓷的认识不断加深,光绪青花的一些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才有了后来小康瓷器的说法。
光绪官窑青花的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与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