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标准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其内容有十章五十七条,包括从产前(如种子品质标准化)、产中(如生产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到产后(如加工、贮运等标准化)的全过程,都要遵循规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而有科学的管理体系。
实施意义
通过GAP认证,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生产出、安全的农、畜产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
通过GAP认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条件。GAP认证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正在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增强国际互信,消除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GAP认证的企业将在欧洲的EUREPGAP网站和/或我国认证机构的网站上公布,因此,GAP认证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和度。
通过GAP认证的产品,可以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增加认证企业和生产者的收入。
通过GAP认证,有利于增强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通过GAP认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农产品出口,填补我国在控制食品工厂生产源头的GAP农作物和畜禽生产领域中GAP的空白,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2003年4月国家认监委提出在我国食品链源头建立“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
2004年,国家认监委组织质检、农业、认证认可行业启动了GAP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
2005年12月31日发布GB/T 20014《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涵盖大田作物、水果、蔬菜、牛羊、奶牛、猪、家禽等产品,该标准在2008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1月24日,国家认监委发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国家认监委2006年第4号公告),用于规范认证机构开展作物、水果、蔬菜、肉牛、肉羊、奶牛、猪和家禽生产的良好规范认证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推进我国GAP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交流,促进农产品出口,2009年国家认监委与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签署了《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和GLOBAI_G.A.P.关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基准比较的谅解备忘录》。具有GAP认证资质的机构经国家认监委和GLOBAL.G.A.P.批准后可以发放GLOBALGAP认证证书。经过基准比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同于GLOBALGAP认证。
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构筑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农田”是道防线。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种植、养殖的规范化,技术的推广等都是在“农田”这个领域实施的,初级农产品的污染问题不解决,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良好农业规范(GAP)对种植和畜禽养殖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是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的一种管理模式。
认证活动贯穿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食品链各个环节,且认证要求认证机构在申请人获得认证证书后应实施认证后跟踪监督(检查)。因此,在农产品领域开展GAP认证可以弥补农产品安全行政监管资源不足和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确实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
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注重对终端产品的控制和检测,在农产品后期加工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HACCP认证管理体系,但是在农产品种养殖方面,我国目前只有中国GAP认证的果蔬和茶叶产品可以与欧盟的GLOBALGAP互认,其他农产品没有形成能够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在国际上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国都在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行GAP。因此我国农产品要出口到这些国家或地区,要通过他们所确定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和认证规则,只有在得到互认的基础上,才可以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铺平道路,因此应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互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