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一般可分3个阶段:
准备阶段
主要的工作包括:①路线踏查,统一调查技术,确定土壤调查的填图单元。②收集并阅读调查区内各种有关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和土壤的资料和图件。③准备供调查填图时用的底图,通常选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或地形-地块图);也可用航片或卫片判读方法进行。④准备调查用的装备、工具和化学分析设备等。
野外作业阶段
按统一的调查技术要求进行以下工作:①依照技术规程要求,在规定的面积范围内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描述、记载和比较,并采集供各种用途的土壤标本。②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确定土壤变异的界线和勾绘土壤草图。③研究调查区内土壤的特性、分布与成土因素、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其自然分布规律。④根据成土条件和土壤特性提出土壤合理利用的途径。
室内整理资料阶段
主要的工作包括:①将野外各种资料和化学分析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化;②根据经整理的资料制订土壤分类系统和制图单元系统;③绘制土壤图和其他有关图件;④编写土壤调查报告和有关图件的说明书等。
调查资料的应用
土壤调查资料(土壤图、调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的各种图件或文字说明)可以作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综合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以及国土整治规划的依据之一,也是农业生产单位(乡、村及农、林、牧场)进行生产规划和制订改土培肥措施的重要根据。某些性的土壤调查,如荒地资源调查、工程土壤调查、低产土壤调查、侵蚀土壤调查、污染土壤调查、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以及军事土壤调查等,其目的性和服务对象更为明确,应用性更强。
土壤资源调查是治理日益加剧的土壤污染的要求。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废水、废气、废渣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排放急剧增加,导致重金属、农药、抗生素、持久性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菌等造成的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一方面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耕地质量降低;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影响食品安全,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要实现有效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以及受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详细的了解土壤属性信息及其土壤变化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要求。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1 调查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
(2)对于没有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已有部分调查资料。尚需补充调查的地区.可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同步进行。
(3)对调查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应按原国家环保总局《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调查。对分散在评价区的非工业污染源.可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参照上述规定进行调查。
2 调查对象
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
从概念上讲,调查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或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地下水,因此,该拟建项目或活动所处的地质单元是应该考虑的范围。但是,由于通常地下水运动较慢,而且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包括非饱和带和饱水带)后,由于各种机制的作用,使得其运动速度又小于水的运动速度,因此,污染物在地下水的运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污染物才迁移很短距离。而且,目前的地下水评价并未明确需要评价的时段。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在实际工作时,调查范围一般不会太大。不过,至少要考虑上时期可能影响到的区域作为调查范围。同时,调查范围的确定还应考虑到评价的等级。
土壤污染调查,是指为掌握土壤污染状况而进行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土壤、农作物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可以考察对人体、生物、水体或(和)空气的危害,为强化环境管理、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意义
土壤污染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累积,从而导致身体健康指数逐渐下降。因为土壤污染具有隐藏性和潜伏性,人们没办法感知,所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