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量小微企业不具备专职,的环保管理人员,往往由企业老板或其他人员一人身兼数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响应有滞后。因此许多小微企业的危废贮存、转运情况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出现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计建设不规范,危险废物长期存放在危废仓库甚至混入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或者被未取得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接收等问题。
提升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意愿。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意愿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化危废处置费用,简化危废处置方式,以及加强危废相关知识和重要性的普及来解决。按照企业的实际产生处置量收费,可为小微企业节省近一半的危废处置费用。依托第三方公司承担某区范围内小微企业的危废收集、贮存及转运等工作,应要求,第三方按照企业实际危废转移量收费,取消了处置单位的起征费,并将第三方单位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推进环保管家式服务,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知识普及,提升企业领导层的环保意识帮助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力度,促使企业员工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产生深刻的认识。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危废管理服务,包括现场指导和帮助小微企业对危废规范化分类、暂存、预处理、申报登记等提供环保管家式服务,采用手机输入数据自动生成电子台账和联单,简化企业申报程序。
建设小量危废集中收集贮存体系。为解决小量危废缺乏有效运收体系的困境,某市采取了建设小量危废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工作的方法。加强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规范贮存,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比较完善的小量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加快推进小量危废集中贮存点建设,实现小量危险废物应收尽收、规范处置。鼓励具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经营资质的单位和具备危险废物运输,贮存能力的环保科研机构或者环保企业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络和贮存设施,确保在"十四五"期间,鼓励每个县区建成1家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运项目,服务本县区,并在建设和运行中加强管理。
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针对管理人员有限的问题,部门应当依托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完善国家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一张网"。同时加强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也有利干打破各部门区县之间的信息壁垒,数据得以与相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实现互通共享。
郑州市有8000多家企业纳入物联网监管,除了传统的视频监控、车辆轨迹监控之外,还有二维码溯源标签、RFID 射频、图像自动抓拍、动态密码开关锁等,基本实现从产生、贮存、收集、转移、接收到利用处置全过程的立体化监控与溯源管理。另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情况定期巡查监督,掌握涉重企业用地中的重金属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对确认的污染地块做好风险管控工作。督促企业落实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体系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