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婚姻咨询:爸爸缺位,你是否成了“假性单亲妈妈”?

  • 图片0
1/1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在中国家庭中,爸爸缺位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爸爸缺位,或许是因工作性质、经济压力等外在原因,或许是因夫妻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等内部原因。
  当爸爸游离或被排挤在家庭之外,与家人相处时间少,沟通互动少,他在家庭的功能与作用就会部分受损,没能发挥功能、形同虚设,尤其是丈夫与父亲的角色。
  这种状态下的家庭,虽有父亲存在,但长期不在家,或是即使在家,却与家人缺乏沟通,而形成母子相依为命、父亲与家庭疏离的现象。于是母亲也就成了“假性”单亲妈妈。
  假性单亲妈妈的状态
  和单亲妈妈相比,假性单亲妈妈的区别是有一纸文书,晚上可能有人陪睡;家里的花销,有人帮忙分担;偶尔会接到电话通知“我不回来吃饭了,今晚不用等我”;打理多一个人的亲戚朋友关系……
  假性单亲妈妈常常是个活脱脱的女强人,背后有着自己的辛酸和孤苦:孩子病了,自己想办法,坐车、送医;去了超市,化身女超人,大包小包背着拎着;家是生活的重心,除了一日三餐还有做不完的家务;晚上到了,还要自带娃,玩游戏讲故事,无所不能……
  妈妈“假性单亲”对孩子的影响
  作为女性,自抚养孩子,这份辛劳、付出,确实伟大。但从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家庭的长久和谐稳定来看,这样的家庭模式、亲子互动模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家庭的稳定。
  在婴儿期(0-2岁),母婴一体的关系,能够让婴儿得到全然的爱和精心的呵护。但当孩子长大,进入幼儿期,母婴开始分离,父亲的角色就开始变得重要了。尤其是3岁以后,孩子需要慢慢建立社会规范,而父亲是帮助孩子顺利社会化,带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的引路人。如果这个时期,父亲缺位,母子/女分离会变得比较困难,很多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了,还是跟母亲处于共生关系里,自我未得到分化。
  倘若妈妈的人格不立,需要依赖另一个人,而丈夫是缺位的,母亲往往会把对丈夫的情感和关注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天生是爱父母的,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努力地去扮演、代替父亲的角色,去回应母亲的需要。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偏离自己初本真的心,变得不像一个孩子,反而如同一位小大人。在心理咨询室里很多替代父亲角色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时,内心往往有着深深的恐惧、不安。
  同时,当一个孩子经常见不到父亲,父亲犹如天边遥远的星星一样,虽然存在,但虚幻、朦胧、触不可及,这样,孩子内心的父亲形象也是难以稳定的,容易导致理想父亲与现实父亲差距甚远,产生内心冲突。这些内在的冲突也将呈现到外部世界中,孩子或对父亲充满愤怒、贬低,或对父亲有着不合理的期待。
  此外,家庭中的三方,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平衡的。家庭中父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家庭稳固的三角关系,帮助母亲和孩子从共生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如果父亲缺位了,母亲容易与孩子链接过紧。没有边界的、过度的、窒息的爱,会让孩子难以形成立健全的人格。电影《钢琴女教师》生动地呈现了单亲妈妈与女儿共生、终趋近毁灭的状态。
  广州心理咨询提醒您,在家庭关系中,妈妈切莫把丈夫当摆设,而应该把丈夫拉进来,共同教育孩子,增加丈夫的参与感,以免其在家庭中脱落。丈夫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体验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价值。这既让夫妻关系得以亲密发展,又让家庭结构得以稳固,更让孩子能够健康发展。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婚姻咨询:爸爸缺位,你是否成了“假性单亲妈妈”?”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亲子关系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广州咨询服务>广州心理咨询>婚姻咨询:爸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