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云龙、云凤、龙凤、夔凤、海水龙、云鹤八卦、八宝、九狮、云蝠、五蝠、三羊开泰、三星、八仙庆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婴戏、二十四孝、年年有余、山水人物、松竹梅、“寿”字、缠枝“寿”字、福禄寿喜、缠枝莲、梅花、荷莲、菊花、海棠、瓜蝶、花蝶、花鸟、鸳鸯荷花、灵芝、四季花、葡萄、三叶、九桃、白菜、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龙凤呈祥、博古等。
清同治宝石蓝釉玉壶春(一对),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50,000,成交价:RMB 713,000 ,成交时间:2013.04.2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22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款。
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微外撇,造形丰腴优雅。底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瓶外壁满施宝石蓝釉(祭蓝釉),祭蓝为以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料,因其色烧成像蓝宝石般幽蓝而又称“宝石蓝”,自明以来祭蓝器以祭祀用具为多,此瓶施釉均匀,釉质细腻,发色静穆,形体端庄秀美,祭蓝釉为清代较为盛行的品种,成对保存,诚可珍贵。
同治时期的画法与前朝非常接近,与光绪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是因为光绪瓷器太精彩了)。同治多有大瓶,300件中出现了盘口,撇口等。更有500件等。同治青花淡描是一大特点。当然雍正时期也有淡描,同治淡描更多,不知道是因为家底单薄了,还是什么原因,同治青花更淡,淡描更多(总不是为了省料吧)。同治青花的颜色出现了大量的洋蓝彩。洋蓝彩颜色鲜艳,但发黑,整体颜色不是中国人传统的颜色特点。这可能与彩料本身的构成不同。无论是苏料还是浙料,都是天然矿物颜料,颜色再不同,与洋彩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洋彩在天然颜色中是没有的,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同治民窑青花多用洋彩,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开放的同治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