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主要有窑系,即北方烧制白瓷的定窑系,烧制青瓷的耀州窑系,烧制钧釉瓷器的钧窑系,烧制白釉黑花器的磁州窑系,南方则有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青白瓷系。区别于民间瓷窑,由宫廷督造的官窑,在北宋正式巩固了其地位。这个时期,各地瓷窑烧制出大量瓷器名品造型种类非常丰富,有碗、盘、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盒、炉、熏、枕、砚滴、渣斗、樽、腰鼓、瓷塑等等,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要。其造型特点,顺应当时的审美风尚,趋向实用、质朴,强调造型线条的流畅、秀美,使器物的口沿、颈部、器身造型既灵活多变,又富有舒适、大方的整体感。以瓶为例,这一时期就有梅瓶、玉壶春瓶、胆式瓶、琮式瓶、弦纹瓶、贯耳瓶、葫芦瓶、多管瓶、龙虎瓶、瓜棱瓶等多种形式,或修长秀丽,或厚重敦实,宋代瓷器造型的时代特征从中略见一斑宋瓷的纹饰题材也相当多样,有花卉、龙、凤、鹤鹿、游鱼、、人物、婴戏、山水,还有回纹、卷枝、卷叶、云头、莲瓣等纹饰,装饰方法有刻划、印、剔、绘画等各种手段,使宋瓷的装饰风格既细腻丰富,又不流于华丽繁俗,充满朴实典雅的美感。
北宋青白釉香薰 能代表宋瓷美学特点的,莫过于它的釉色。青釉工艺在宋代达到,出现了汝窑莹润的天青釉龙泉窑含蓄的粉青釉和碧翠欲滴的梅子青釉这些陶瓷史上的名贵釉色。除了细腻婉约的审美时尚的驱使石灰碱釉这种施釉工艺的,是导致这些名品出现的技术基础。青釉除了以如冰似玉的色泽和质感取胜,还在釉面上做文章,官窑、哥窑青瓷即巧妙利用釉面开片,把工艺上的缺陷变为瓷器上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以定窑为代表的白釉也比前代有很大提高釉面匀净洁白,又略泛色,使之白而不冷,犹如凝脂。建窑黑釉器是伴随斗茶之风的兴盛而兴起的宋代工匠创烧出具特色的结晶釉,使原本单调的黑釉显现出天审美价值。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具有民间艺术的质朴美,其简洁写意的绘画方法,明显受到当时中国画的影响。钧窑的釉色虽属青釉范畴,但是这种泛出玫瑰紫、海棠红等窑变色彩的乳浊釉,是构成宋代陶瓷美学特征的一个特项目。宋代瓷器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追求等许多方面达到历史的顶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某些工艺自此以后即呈下降趋势甚至失传。
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
明代瓷器还要看款识: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彩和蓝有什么区别:
说起蓝,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珐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实上,这两种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珐琅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艺大相径庭罢了。珐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种,属于硼酸玻璃。珐琅工艺始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公元6世纪左右),在12-13世纪达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输出,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已经传入中国。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明朝年间广泛流行,且当时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为出色,而习称“蓝”。珐琅彩瓷器的学名为“瓷胎画珐琅”,历史也比不上蓝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
珐琅彩瓷器的特点主要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画工,色泽鲜艳明丽,烧制这种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彩瓷器极其费工,因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乾隆朝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珐琅彩大多作规矩写生的缠枝牡丹和西番莲,有花无鸟,略显单调,而雍正珐琅彩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期这些题诗的书法,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
清珐琅彩特点主要有: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糯米底胎;
2、造形:器型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很少见,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泽:色极鲜艳且明丽,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珐琅彩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