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为成祖的个人偏好,这位神秘古怪的帝王自幼失去生母,只得认他人为母,生在帝王家的显赫显然不足以抵挡高处不胜寒的清冷,由此养成了他乖离冷清的性格。他一方面通过接连不断的亲征、郑和下西洋等活动彰显雄性,另一方面清净沉闷,城府阴沉,只能寄情于器物。
或许天下给予了朱棣太多的文治武功,也给予了他太多的缺憾与苦闷,终要有一件东西能够普照心灵,打开心结,温暖其冰冷生涩的身影。《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朱棣对白瓷情有钟,很是受用。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而永乐白瓷制瓷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发展。这种白瓷许多都已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而得名。
永乐玲珑划花葡萄纹甜白釉薄胎碗,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犹如:“白如凝脂,素犹积雪”。只恐风吹去 还愁日炙销——巧夺天工薄胎碗,几近脱胎,胎薄如纸、光影照人 、釉色如玉、玲珑画花、黄釉绘制葡萄纹、底款篆书永乐年四字制篆书款。实乃民族历史辉煌之见证。
永乐甜白釉瓷在明代早中期比较流行,为享器物。民间时有仿造,但工艺甚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官家仿造比较成功,几可乱真,晚清民国仿品次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收藏热度上升,现代仿品较多,仿真度高,以赝充真的市场现象层出不穷,许多初涉收藏的人为之“打眼”。
怎么鉴定甜白釉的鉴定方法:
一、从装饰手法上来看,永乐甜白釉除了除了刻划花纹,也有刻划龙、凤和藏文纹饰的,还有常见的缠枝牡丹、缠枝莲花、折枝花、莲托八宝、花果等纹饰,刻划纹饰线 条流畅、自然,表现内敛,一般很难一眼看清。清代仿品纹饰自然流畅,但是一眼就能看清纹饰。现代仿品工艺粗糙,纹饰有仿明清两代的,也有现代创新的,刻划 线条也不流畅。
二、从胎釉看:永乐甜白器是在枢府瓷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在炼胎上,增加高岭土的比例,并经过多层过滤淘炼,去除杂质,使胎体韧性加强,拉坯更薄,更细白,同时增加铝的成分,使烧制温度升高,多数永乐甜白器处于半脱胎状态。在釉的配伍上,去除铁的成分,釉色莹润白中微微泛米黄色,积釉处有湖水绿现象。清代仿品胎釉虽洁白细密,亦人工拉坯,但胎体偏厚,且上下相对比较均匀,釉面平整,做工规整,釉色细白,时见宝光,但积釉处无湖水绿现象。现代仿品,机械陶胎,灌浆成型,修胎和釉面缺乏精美,釉色多用化学料调配,发色极不自然,看不见宝光,且“贼光”显然易见。如果用灯光甄别,永乐甜白器物透光度由上至下,逐步减弱,这是因为永乐瓷,从底部、腰部到口部,坯胎由厚逐渐变薄的缘故。而清代仿器,全身胎体薄厚均匀,所以灯光之下透亮度基本一致。现代仿器由于淘炼粗糙,杂质颗粒较多,灯光之下,胎体不匀现象较为普遍。20倍显微镜下看气泡,永乐甜白器气泡大、中、小共存密布;清仿器物,气泡大小疏朗分布;现代仿品气泡大小均等密布。
三、看款式,永乐甜白釉款识多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款识多出现在碗、盘、高足杯等器物上,多为暗刻款。字体外围以划花或印花做装饰,字体写法不太规整, 字迹也不太清晰,这和釉料在烧成后出现乳浊现象有关。清代仿品款识与明代基本相同,但是字体写法规整,字迹清晰可辨,这是明清两代甜白釉的一大区别。现代 仿品款识字体书法分刻和印两种,笔法呆板,部分器形。
四、从器型上看:永乐甜白釉瓷器,以碗、盆、高足杯、小型梅瓶、僧帽壶多见,双耳瓶、玉壶春瓶、荷叶盖罐、爵、扁壶以及波斯型执壶、盏托、盖豆、花浇、印台、圆筒型器座、鸡心扁壶、葫芦瓶、小盏、军持等器物也有生产。这些器型与永宣时期青花器物形制特征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