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提到民、官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当代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不少造假者,为牟暴利,常常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拿出自己明知的赝品,请鉴定者作所谓的“鉴定”,浪费了、行家的许多时间精力。在古玩鉴定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十种奇特、另类、省力又省心的鉴定方法供收藏者参考。有些东西看一眼便知真,有些东西不用看也便知假。这里没有什么神功、法眼,有的仅仅是那些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闽古通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古董古玩鉴定、销售、展览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古董古玩的爱好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公司由的鉴定、收藏家和古董商等组成,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的交易服务和指导。
交易范围:
1.书画:包括古代和近现代的书画作品、拓片、古籍等。
2.陶器:包括陶罐、陶盘、陶俑等。
3.玉器:包括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4.铜器:包括青铜器、铜鼎、铜镜、铜佛像等。
5.瓷器:包括高古瓷、明清瓷、青花瓷等。
6.杂项:包括文房用品、印章、钱币、鼻烟壶、水晶 绣品等
杂项类::天珠,笔洗,鼻烟壶,紫砂壶、名人字画,青铜器:夏商周,或者战汉时期的。
名贵木材:金丝楠阴沉木,樟木阴沉木,乌木(上三千年的阴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