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与萌发
黄连种子有胚后熟休眠习性,收获是种胚呈透明椭圆形的胚原基状,甚至是一团尚未成形的粘质,胚后熟需经历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两个阶段。黄连种胚在形态发育早期,即心形胚时期,促成种胚发育的温度条件范围较广,以5~20℃之间较为适宜,当种胚由心形向长心形或鱼雷形发展时,在5~10℃条件下能显著加速,种子采收后如一直放在冰箱(5~10℃)内层积,可以在6~9个月内完成形态后熟,达到裂口。
完成形态发育的种子,还在0~5℃低温1~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后熟期间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外源赤霉素也可加速种子的后熟。完成生理后熟的种子,于翌年春气温达到11~14℃时整齐萌发。萌发时胚根残留的胚乳,伸入土壤中成为根,下胚轴伸长,将1对子叶、种皮和残留胚乳空壳顶出土面,子叶从种皮及胚芽空壳中脱出展开,然后两片子叶中间的胚芽发出片真叶。
水分
黄连对水分有强烈的要求,因其叶片大而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要有较多的水分补充。黄连虽有强大的须根系,但根分布较浅,如表面土壤干旱,会直接影响黄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幼苗时期,或初移栽的连苗,干旱会降低其成活率。因此黄连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大气湿度。主产区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30%以上时,黄连生长较好。但如在排水不良、积水的土壤中栽培,土壤同期不良,根系发育不正常,也会引起黄连死亡。
肥料
黄连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长,故栽培时施用大量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质土。恩施太山庙、利川佛宝山、利川建南镇均采用本土栽培的方法,在黄连生长期每年追施大量的有机肥、腐殖质土及其他肥料。
黄连生长各个阶段对各种肥料的要求不同,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有提苗作用,故在育苗期及移栽后应多施氮肥;磷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及根茎充实有很大作用,故生长后期尤其在抽苔结种前后应结合使用磷钾肥料作底肥及冬季追肥,性有机肥及化肥多用作春季及种子采收后追肥。生长期中缺磷、硫时叶子萎蔫;缺氮时小檗碱含量减少,施石灰能增加折干率。
以上都是关于,如何培育中药黄连苗,及黄连的种植方法的介绍。
为“三农”创业插上“金翅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忽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创业无论多难也能成功。多彩的叶,艳丽的菜花,让人心情愉悦,目不暇接。
云连:多选择林间栽培,透光度以30%为宜。地上枯枝落叶烧灰作肥, 耕深约25厘米,充分风化。栽种前再翻1次,结合耕地亩施腐殖土5000公斤 ,草木灰250公斤。依地势作畦,畦宽1.3米左右,畦沟要直,以利排水。 坡度大的应做成梯田。
2、移栽田 选地:与育苗相同。
整地:(1)生荒栽连 砍山:于栽种当年2-3月或上年9-10月,把树木 杂草全部砍、铲干净。木材可做棚材。熏土:选晴天将表土7-10厘米的腐殖 质土挖起,用土块拌和落叶、杂草等点火焚烧,保持暗火烟熏,见明火即加 土。经数日,火灭土冷后翻堆。如腐殖质层厚,只将地表腐殖土挖松,不必 熏土,即为“本土栽连”;翻地:深至不动底土层为限。遇有树根,宿根性 杂草,拣净,耙细整平;做畦,一般畦宽以桩距减畦沟宽为准,以横桩 位于畦的中间做畦,畦沟宽一般不少于33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畦两端需 开横沟,以便排水。铺土:把熏好的土或腐殖土铺在畦上,厚15-20 厘米。 栽种前把熏土耙细,拣净草根、石块等,畦面成弓形。(2)林间栽连 选地 与育苗相同,整地与生荒地栽连相同,可因地制宜做畦和选用铺熏土、腐殖 质土或原土栽连。(3)熟地栽连,整地前亩施厩肥或堆肥4000-6000公斤, 深翻20厘米,耙细做畦,其方法与生荒地栽连相同。
近年来,草药的种植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普通农民也开始种植药材,其中之一就是黄连,其具有较高的药效,广泛的销售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很多农户都是初次接触黄连,对管理黄连种植技术了解不多。实际上,就像葡萄作物一样,我们需要成功地施肥,修剪和预防植物病虫害。
黄连种植环境
黄连是一种相对常用的草药,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而言,黄连人工林应选择荫蔽度较大,可以在天然林的树下种植的林木,树高约3.3 m,坡度应在20-25度之间。
黄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除了有黄连,还可以人工种植,很多地方种植黄连用来增加收入,它的生长环境为山地的树林中或者阴凉的山谷处,要求海拔高度为五百到两千度,那么黄连的种植方法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