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草莓中后期的生长情况,需要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辅助生长。可在植株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连续喷施3-4次。叶面喷肥可有效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实品质。叶面喷肥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因为中午温度高,蒸发量大,容易引起肥害。
大棚内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应及时灌水。前期外界气温高,灌水应在傍晚进行;后期内外气温均较低,灌水在上午进行。灌水后先提高室温,而后加大放风量,降低湿度。浇水不能过勤,每次应灌透。开花前 1 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 15 天左右结合施肥浇水 1 次。二氧化碳的使用 ,在大棚内施放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 8-10 天采收,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 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具体办法:用小苏打(做馒头用的碱面)兑成水溶液,加入同等量的磷酸二氢钾,小苏打与磷酸二氢钾在水溶液中反映,产生二氧化碳。
草莓为繁伞花序,花很多,这些花的发育、开放过程会消耗很多养分,尤其是级次较高的花,即使座果,也是果小质差,无经济价值,故应尽早疏蕾、疏花。一般这项工作在开花后即可进行。以留下 1、2、3 级花为主,先疏去 4、5 级花蕾、黑花(受冻花)及畸形严重的果都要疏去。一般每株草莓的顶花序留果 6~7 只,以后各花序的留果量视生长及采收情况而定。总之前后大小果实同时着生不宜超过 15 只。结合疏蕾、疏花工作随时摘除老叶及收摘完了的花序梗。
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低,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授粉不良,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除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外,主要的还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密蜂传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增产 30-50%,畸形果数只有无蜂区的 20%。在放风前 5-10 天,棚室内防治 1 次病虫害,尤其是虫害。蜂箱放进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尤其禁施杀虫剂。在草莓开花前 1 周,将蜂箱移入棚室内,一般按 1 个棚室 1 箱, 1 株草莓 1 只蜂蜜的比例放养。蜜蜂箱放在棚室中间部位光照好的地方,离地面 15 厘米,蜂箱出口应避开光线直射,以免蜜蜂飞出时迎光造成碰棚而增加死亡率。放置时间宜在早晨或黄昏。蜜蜂在气温 5-35 ℃出巢活动,生活适温度为 15-25 ℃,蜜蜂活动的温度与草莓花药裂开的适温度 (13-20℃)相一致。气温长期在 10℃以下时,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要创造蜜蜂授粉的良好环境,温度不能太低。但气温超过 30℃时,应及时放风。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降低大棚内的湿度,尤其在长期阴雨天气后棚内湿度大,棚膜上聚集的水滴多,晴天蜜蜂外出活动时飞行困难容易被水打落死亡。因此,阴天骤晴要加大通风散湿,蜂箱内可放置石灰瓶等干燥剂降湿。
2、大棚内采取多种覆盖时,揭中、小棚膜要放到两边底下,不能揭一半留一半。否则,蜜蜂在到处飞行时钻到薄膜夹缝中被夹死。
3、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对蜜蜂或毒性小的农药,且打药或使用烟熏剂时,要关闭好蜂箱孔,或将蜂箱搬至室外,隔
3-4 天再搬进大棚,防止蜜蜂中毒死亡。
4、冬季及早春蜜源少,要加强饲养。饲养量以饲养后蜜蜂能正常传粉为准。否则,会出现饲料过量、蜜蜂不传粉,或饲料过少,蜜蜂无力飞行传粉现象,造成蜜蜂传粉失败。选择白砂糖与清水以 1:1 的比例熬制,冷却后饲喂,水分不能太多,防止蜜蜂生病。每板蜂( 2500 只)白砂糖用量 1 千克,在元月前喂完,也可以按白砂糖与清水比例 2:1 熬制成糊状灌满蜂槽,一次性投喂同时增加花粉喂养量。
5、放蜂时为防止蜂群从放风口流失,应在放风口加一层防逃网。
6、放蜂时间为草莓第 1 次顶花序开花至次年 3 月。
通俗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就应及时在草莓栽培畦上扣上半圆形小拱棚,上覆无色塑料薄膜。扣棚初期要寄望通风,避免棚内30℃,特别是好天无云、日光强的正午前后,更应避免高温灼苗。别的,当棚内较低气温在5℃上下时,夜晚应在棚膜上袒护纸被或草苫保温,日间日出后及时揭去,以增加日光晖映,提高棚内温度,谨防冻害或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