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监测的市场机遇-北京7个区启动学生日运动量监测工作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北京市已启动学生日运动量监测工作,选定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门头沟、大兴、怀柔7个区为试点区。
李奕表示,北京市教委已组建团队,采取智能化的方式对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进行数据分析,探索科学制定运动量、运动强度等评价指标,研究引导科学锻炼、锻炼、有效锻炼,避免运动伤害,避免无效运动,让科学合理的锻炼得以实现和推广。
“试点成熟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单一体质健康考核和日运动量监测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如果孩子每日运动量、心率等达到一定指标就可以积分,将积分纳入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每天都运动了,就能得分。”他说。
此外,北京市教委还将加紧研究制定现场考试标准和规则、过程性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体育与健康知识资源库,建设过程性考核管理平台,细化研究伤病、转学、免考等特殊情况的具体处理办法,在考试规则、赋分标准方面予以周全考虑。
智慧体育课 运动过程性监测 运动负荷 课堂分析
1)足体育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提供课堂纪录和数据分析功能,自动留存学生的课堂运动数据。
2)支持课堂整体表现展示,包括总体情况、课堂各阶段平均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占比、平均运动负荷曲线等;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平均运动负荷只达到136次/分,算课堂教学吗?
答:140次/分是运动中适宜运动强度的低要求,达不到低要求肯定不能算是体育课堂教学。运动强度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平均运动负荷不能低于140次/分,这也是课标的要求。作为一个基本要求,我们不能降低要求,不然可能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