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朵,稀2朵;花梗长1-2.2厘米。无毛或微 被短柔毛;花直径2-2.5厘米;萼筒钟状,萼片长卵形,先端圆钝,边有疏浅锯齿,与萼片近等长,萼筒和萼片外面无毛,萼筒内面有疏生短柔毛;花瓣白色, 长圆形或匙形,边缘波状,基部楔形,着生在萼筒边缘;雄蕊25-30,花丝长短不等,紧密地排成不规则2轮,比花瓣稍短;雌蕊1,心皮被长柔毛,柱头盘 状,花柱比雄蕊稍长,基部被稀长柔毛。核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宽几相等,直径1-3厘米,黄色、红色或黑色,微被蜡粉,具有浅侧沟,粘核;核椭圆形或卵球 形,先端急尖,浅褐带白色,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时呈蜂窝状,背缝具沟,腹缝有时扩大具2侧沟。花期4月,果期8月。
选择树龄3至4年,生长健壮的树作为母树。在深秋落叶后从母树上剪取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也可结合整形修剪将剪下的粗壮、芽饱满,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枝条作为插条。将选出的插条剪成40至50厘米的枝段,按100至200支打捆,用湿沙埋入贮藏。
扦插前,先将刚剪下的或贮藏在湿沙中的枝条,剪去细弱枝和失水干缩部分,然后自下而上,将长枝条剪成长10~12厘米,有3~5个芽的插穗。插穗下端近芽处剪成光滑斜面,以增加形成层与土壤的接触面,有利于生根。插穗上端距芽眼0.8~1厘米处剪齐成平面。插穗剪好后,应立即将其下端斜面浸入清水中浸泡15~20个小时,使插条充分吸足水。用50×10-6ABT6号生根粉按比例配成生根剂,蘸浸插穗以利生根。插穗斜面向下插入土中,株行距5×5厘米,上端的芽露出地面0.5~1厘米。扦插后立即放水洇灌,使插穗与土壤密接。待地面稍干后用双层地膜覆盖保墒,同时在畦面上搭1米高与畦面同宽的塑料小拱棚以利保温、御寒。
苗床有地膜和小拱棚的可保持长时间不必灌水,如地膜下土壤干燥,再沿畦沟洇灌一次水。低温度降至零下5℃时,应在拱棚外加草帘防冻保温;低气温升至0℃后,白天揭开草帘,夜晚四周围草帘;低温度达到5℃以上时,白天应打开拱棚,适当放风,防高温灼伤幼苗。3月初,幼苗高3~5厘米时,白天揭开地膜通风练苗,随幼苗生长逐渐加大通风量。3月中下旬至4月初,注意保持苗床潮湿。4月中旬揭去棚膜,及时施肥、除草、浇水。
嫁接的砧木一般选择两年生的苗,好是做砧木培养的,嫁接前要先短截,只保留地表上5~7厘米的树桩,6月中下旬,在事先选做接穗的枝条上定好芽位,接芽要饱满、壮实,无干尖和病虫害。用经过消毒的芽接刀在芽位下2厘米处向上呈30°斜切入木质部,直至芽位上1厘米处,然后在芽位上1厘米处横切一刀,将接芽轻轻取下,再在砧木距地3厘米处,用刀在树皮上切一个“T”形切口,使接芽和砧木紧密结合,再用塑料带绑好即可。嫁接后,接芽在7天左右没有萎蔫,说明已经成活,25天左右就可以将塑料带拆除。
混交林主要的是根据作物喜光与耐荫,树根扎根的深度,作物生长周期以及嗜肥性的特性进行不同树种间的混合搭配,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分配不同层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紫叶李与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紫叶李又叫红叶李,属于蔷薇科。紫叶李叶呈暗绿色或者紫红色,叶柄光滑多无腺体;红叶李的叶子单叶互生,叶卵形至倒卵形,基部呈楔形,先端短而尖,两面无毛而背面脉腋有毛;花单生或2朵簇生,白色,雄蕊约25枚,略短于花瓣,花部无毛,花叶同放。红叶李花朵的花期为4月~5月,果期为6月~7月,整个花叶同放,美不胜收。
紫叶李喜肥,可在春季萌芽前采用益能肽300倍灌根,每桶可灌约40~50株树,可使植株生长旺盛,叶片鲜亮。但需要说明的是,紫叶李虽然喜肥,但施肥要适量,如果施肥次数过多或施肥量过大,会使叶片颜色发暗而不鲜亮,降低观赏价值。
紫叶李抗病性较强,常见的病害是细菌性穿孔病,这种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重者还会导致病株死亡。该病由野油菜黄单孢杆菌桃李穿孔病变种侵染所致。病菌在枝梢病斑和病芽内越冬。第2年春季病组织溢出病原细菌,借雨水、气流和昆虫传播侵染。病菌发育温度为5℃-35℃,适宜温度在25 ℃左右,连续阴雨天或遇蚜虫等昆虫严重危害时,易造成大面积流行。鲁中地区一般在5月发病,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