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树俗称红梨木,是一种珍贵红木。其材质优良,纹理美观、坚硬耐朽、抗虫力强,质量可与世界珍贵木材柚木媲美,是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选用材。
不过,红锥这些“经济价值”,对根竹塘村民来说毫无意义。他们世世代代精心呵护,哪怕经济再困难,生活再艰苦,也绝不肯砍伐出卖古树。
播种 将种子放置在干净的水中浸泡3天后晾干,用湿润的沙层积方式进行催芽。将种子放置床中,种子铺设厚度通常为2 cm,沙子的铺设厚度通常为5 cm。以一层沙子、一层种子的方式进行铺设,铺设后在上面覆盖薄膜。之后每隔2天浇一次水。催芽完成的种子胚根长度可达到10 cm,在移苗时要剪断过长的胚根,使其长度保持3 cm左右。 苗圃管理 红锥苗期为确保土壤中水分可以满足苗木的生长条件,在播种后每隔3天进行1次淋水作业,及清除将杂草,同时在幼苗出齐时追施稀水肥。当幼苗高达到6 cm时进行追施化肥操作,水和尿素比例为50∶0.1,1 kg化肥可施667 m2苗地,应每15 d进行1次施肥操作并逐渐增加施肥量。另外,还应在苗期管理时注意鼠患防治工作,避免由于鼠害造成育苗失败。
种植造林 提前30 d将穴挖好后进行风化后进行回穴处理,应将穴两旁地表土打碎进行回填。每穴要施有机复合肥0.6 kg左右,将底土与基肥进行充分拌匀,后将穴回填至满并稍稍突起。在回填操作完成30天时,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造林。在种植的时候,先挖出穴中土壤将苗木笔直放入穴中,在填土一层后轻轻提一下苗木,使苗木及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此外,每填1层土后用脚将土踩紧,满土壤后,在表面疏松放置一些土壤成小土堆状,这样操作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管理 造林当年的5月即可开始除草工作,铲除的杂草堆放在穴边,自然腐烂,从而提高土壤肥力。9月进行第2次除草工作,将穴扩充至0.8 m并浅锄5 cm左右。通常情况下要进行连续3年每年两次的除草作业,再做好连续3年每年两次的施肥工作。第1次施肥时应向每个穴中施0.2 kg的尿素,第2次施肥时在每个穴中施0.3 kg复合肥,为红锥的正常生长,每年定期进行两次除草、扩穴、松土工作,同时在造林后的前3年对红锥进行集约化养护与管理。
当红锥林分郁闭度达 0.7 以上,下部枝条明显衰弱时对下部枝条进行修枝,修枝高度在树高的 1/3~1/2 以下。当林分郁闭度达 0. 8 以上,被压木占 20% 以上时可以进行次间伐。林分生长较均匀的采用下层抚育间伐法,林分分化特别大的采用综合抚育间伐法,林木遭病虫害或其他特殊损害时应及时进行卫生伐。根据红锥的生物学特性,红锥大径材的培育期一般为 30~35 年,一般在 10 年左右间伐,在 15~17 年间进行第二次间伐。
红锥速生性与优良材质兼备、心材比例大、纹理美观、坚硬耐朽、抗虫力强,质量可与世界珍贵木材柚木媲美,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家具、车辆、造船等;红锥种子可作饲料、酿酒;树皮和壳斗可提制重要的化工产品栲胶。
每年11月下旬--12月中旬,选择20年生以上健壮的红锥母株采种。种子经处理后播种育苗。
红锥育苗主要以播种育苗为主。播种后加强苗期管理,搭棚遮荫,注意施肥及淋水。红锥实生苗木质量标准为I级苗木地径大于0.4厘米,苗高大于39厘米。选择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雨水至惊蛰的雨后造林。栽植后检查苗木成活率,适时补植。研究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等混交造林,能互相促进生长,形成稳定的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造林后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显著促进红锥林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