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常绿灌木很少,箬竹能够常绿又耐阴的地被植物或矮生灌木就更少。箬竹管理粗放,轻度践踏后恢复较快,比起草花坛和草坪的管理要省事得多。箬竹具有南国风光的飘逸效果,是个非常优良的地被品种,可以丰富北方城市冬季的色彩。在石家庄市长安公园,记者也曾见过法桐树下花坛里成片的阔叶箬竹,当冬季到处一片枯黄时,这里保留的一片绿显得尤为和珍贵。
箬竹通常采用分株繁殖法,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厘米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盆栽箬竹宜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厘米至25厘米,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
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其秆可用作竹筷、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叶片大型,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 )、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其笋可作蔬菜(笋干)或制罐头;其植株可作园林绿化。箬竹除大量外,已进入人工丰产栽培。
阳性竹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
箬竹主要产地
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华东、华中地区及陕南汉江流域。山东南部有栽培。喜在低山谷间和河岸生长。
箬竹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复轴形,有横走之鞭。小型竹,秆较低矮,高达2米,秆茎与枝条相仿。节间长约25厘米,中空较小。叶片披针形,叶大,长可达45厘米,宽可超过10厘米,下面散生银色短柔毛,在中脉一侧生有1行毡毛。
箬竹园林用途
箬竹丛状密生,翠绿雅丽,适宜种植于林缘、水滨,也可点缀山石。也可作绿篱;或地被。
箬竹管理养护
移植母竹繁殖。容易成活。栽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过密时,应及时疏除老秆、枯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