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为何被称为“咬人树”,这是因为它的生漆中有毒,含有强烈的漆酸。在它生长活跃期,其树干分泌出大量的漆酸,沾到人们的皮肤上,会引起皮肤过敏或中毒,又痛又痒,后期会全身溃烂,治疗的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死亡,所以被人误认为是咬人。生漆是漆树上分泌的一种乳白色胶状物体。在漆树的树干上有许多小管道,里面充满了内含物。把树皮割开以后,就有乳白色的汁液从漆树的树皮里流出来。与空气接触后,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乳白色的汁液会逐渐变成栗褐色,后变成黑色。同时也变得粘稠起来。应该说,漆树咬人厉害的季节就是它生长的旺盛期,4至9月份,秋冬季就相对安全了。但是,有人用它来烧火时,燃烧漆木的另一端冒出的汁液,也会让人中毒过敏的。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 A. Barkl.),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录入的有毒植物,叶子和茎的汁液富含漆酚。对生漆过敏者肌肤触摸可导致红肿,出红疹,瘙痒等表现,误食导致激烈影响,如口腔炎、溃疡、呕吐、拉肚子,严重者可发作中毒性肾病。在本溪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漆木咬了八木消”。那什么是八木呢?这种灌木植物在本溪有很多的,名字有好几个:八木条子、马尿梢子、珍珠梅等。珍珠梅的名字当然是很美的,就连北京的绿化带里,都有珍珠梅,因为开出的白色花,很像成串的珍珠,便有了这个美名。方法是用珍珠梅的木干来熬水,擦洗患处,效果很好。还有就是使用杉树的枝叶熬水来擦洗患处。民间治疗小:
(1)服用药物;
(2)涂抹抗组胺软膏、艾洛松或许炉甘石洗剂;
(3)杉树皮加上樟树叶煎成汤洗过敏部位;
(4)可用韭菜烤热擦患处,或用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洗刷;
(5)涂抹蜂蜜。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为漆树科漆属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很广,长城以南各地都有生长。生漆是优良的涂料,具有防腐、耐酸、耐高温和绝缘等优良特性和容易结膜、干燥、遮盖力强的特点,在工业、民用等方面用途广泛。制成许多工艺品如福州的脱胎漆器、北京的雕漆等,色泽鲜明,历久不变,富于艺术价值,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从中果皮取得的漆蜡及种核榨取的漆油,都为工业原料。木材坚硬致密,耐水湿,保存期长,可供家具及装饰材用。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髹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漆文化的物化技术很可能用于生漆调和颜料髹涂器物,生漆所具有的粘结力、装饰性以及保护性等物性与原始生活资料整合、再融入器具的公用性、注入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孕育产生了漆器,使漆器具有了文化的象征,了漆文化发展的先河。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