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
植株高80厘米以上时,大部分杂草受到抑制,适时中耕。多花木兰耐高温干旱,但怕渍水,若渍水则生长不良或烂根死苗。收种地要在开花结荚期注意保墒,提高结荚率。在每年春季萌发时施用以磷钾肥为主肥料。多花木兰苗期生长比较慢,在苗期可以通过刈割草本,来减弱其对多花木兰的影响,以加速多花木兰的生长,这时也应将牲畜移开以增加干草的产量。当株高达100厘米以上时,即可刈割利用,留茬高度应不低于15厘米,每次刈割之后,每公顷追施磷、钾肥各150千克。
在幼苗阶段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苗期可追施少量氮肥。
饲用:多花木兰为较好的饲用灌木,表现在多花木兰营养丰富,各种营养成分含高。其开花期粗蛋白含量为25-28%,粗纤维17-20%,有机物消化率57%,粗灰分9-10%此外多花木兰叶片还含有丰富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成熟的豆荚,羊爱啃食,是牛、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饲料。也可作为干饲料和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多花木兰适口性好,植株无刺,无异味,茎叶柔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具甜香味。牛、羊、兔特别喜食其嫩叶、花及果实,作为青饲料鸡和猪也爱吃。成熟的豆荚,羊爱啃食,是牛、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料;同时多花木兰可以作为草食性鱼类良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
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广多花木兰不择土壤,适宜亚热带广大地区种植。当年播种苗越冬前高可达1.6米,3至5年生的植株高2.5至4米。枝叶多而密,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抗旱,耐瘠,寿命长,是生物围栏和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
2.再生力强多花木兰的茎干和根茎着生大量休眠芽,冬季和早春离地面10至20厘米的主茎部位刈割后,3月底至4月初,从根茎和茎干上发出大量嫩芽。
3.抗逆性强多花木兰是落叶灌木植物,冬季呈休眠状态。夏季其强大的根系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渡过伏旱秋旱。从1981 年以来,在武汉地区经过数次干旱年份的考验,表现出高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