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造林地是促进米老排生长的基础环境。在造林地的选择中,应从地势与土壤环境入手。米老排喜光,可以选择海拔300 m左右的丘陵或平原地带进行造林,一般选择阳光照射面充足、具有较长日照的地理环境。此外,需要保持良好的土质条件与土壤结构,应选择以红壤土为主的土壤环境,避免在碱性土壤造林。应保持结构疏松,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造林地选择后需要进行土壤整理,于造林前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增强土壤肥力,可以使用多菌灵进行土壤灭菌。在消毒灭菌后施加腐熟鸡粪,以提高土壤肥力。
组培苗规格一般以根数和苗高分级 ,米老排属于易生根而难长高树种 [5],因此只对苗高树格进行试验。对于组培苗出瓶的规格,不同树种存在差异,南洋楹 (Albizia falcataria) 出瓶苗高度定为 3.1~6.0 cm 为合格苗 ,而米老排组培苗出瓶高度分布比例为 0.5~1.0 cm 占 11.2%,1.0~2.0cm 为 63.5%,2.1~3.0 cm 为 22.9%,3.1~4.0 cm 为1.6%,因此对于米老排组培苗的生产,一方面需要继续研究促进组培苗高生长,提高出瓶苗高度,另一方面建议对低于 2.0 cm 的苗木开展分步移植,即可先移植于大棚轻基质苗床,1 个月后移植于大田的营养袋。
驯化 2 d 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大,因此开瓶移植后 2d 对成活率起决定作用 [8]。米老排组培苗闭瓶炼苗15 d 后,松盖炼苗 1 、2 、3 d 的移植成活率显著未松盖炼苗的直接移植。松盖炼苗是开瓶炼苗的改进,因为组培瓶苗松盖后,可进行瓶内外气体交换,但不会导致瓶内苗木萎焉,同时可挡住一些灰尘飘落瓶内引起严重污染。松盖炼苗时间以控制在可见污染出现之前移植为好,松盖炼苗 3 d 是较好的选择。
米老排人工林的发展,生产上对米老排苗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无性繁殖成为米老排良种繁育的重要手段。裘珍飞等 [4] 通过选取米老排人工林中的优良单株,建立了米老排组培快繁体系,用于优良株系的繁育,但其组培体系增殖率偏低,且组培苗较矮小,难以应用于实际的生产造林中。米老排也是一种萌蘖能力很强的树种,可以多代萌发,萌生更新潜力大,其伐桩上的不定芽围绕基部密集丛生,萌条较通直 [5]。白磊等 [6] 选用 1 年生幼苗的嫩枝和大树萌条为插穗,获得了 80.0% 以上的扦插生根率,但 5 年生优树 1 年生枝条的生根率仅为 5.0%,将其作为优树的繁育手段还存在一定缺陷。
作为培育优良穗条,供生产上进行扦插 [12] 和嫁接繁殖 [13] 的场所,采穗圃的营建技术成了影响良种穗条产量和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截干是采穗圃建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母株的萌芽,以及林木复壮的重要手段 [14]。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15] 等树种的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适度修剪生产出更幼嫩和饱满充实的穗条,能提高抽梢能力和穗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繁殖效果。而截干高度不仅能影响萌条数量,并且也影响着穗条质量。刘德朝 [16] 、廖焕琴等 [17] 也分别对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 )扦插苗、7 年生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优良单株的截干高度进行研究,它们好的截干高度分别为 20和 120 cm。目前,米老排的促萌多集中在人工林的伐桩更新方面 [18-19],而对采穗圃的截干促萌研究较少。本研究以 2 年生米老排无性系苗为试验材料,以探明不同截干高度对米老排无性系的促萌效果,为米老排采穗圃的初步建立奠定基础。
于广州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苗圃(113°17′ E,23°08′ N),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为 20℃ ~22℃,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年降雨量为 1 720 mm。4 月至 6 月为雨季,7 月至 9 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2 月至次年 2 月为阴凉的冬季。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2018 年 3 月,选择苗圃中移植于 30 cm×30cm(直径 × 高度)的无纺袋中生长一致的 2 年生米老排组培苗进行截干试验,每袋 1 株。苗木高度为120~180 cm,地径为 1.2~2.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