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中国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00-1 600米的山坡林缘。该种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花卉,中国各大城市都有栽培,并已引种至欧美各国都市,花色艳丽,中外。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但不耐旱和盐碱,怕水淹,要求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盆土:紫玉兰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微酸性土,可用腐叶土与菜园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并在土中加50至150 克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
紫玉兰喜肥,施肥要抓住花前2月和花后5月这两个关键时机,十天左右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前者使蕾膨大,鲜花开放,后者促进多孕蕾,翌春花多。入冬落叶时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肥料,增强其抗寒越冬能力,其余时间少施或不施。忌单施氮肥。
光温:紫玉兰喜光,置于向阳的庭院、屋顶花园,多见阳光生长健壮繁茂,半阴条件下虽也能生长,但较瘦弱且花少,过阴则无花。它较耐寒,北京及其以南地区都可在室外越冬。
紫玉兰的树皮、叶、花蕾均可入药;花蕾晒干后称辛夷,气香、味辛辣,含柠檬醛,丁香油酚、桉油精为主的挥发油,主治鼻炎、头痛,作镇痛消炎剂,为中国二千多年传统中药,亦作玉兰、白兰等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砧木。
紫玉兰不仅花大而艳美,花姿婀娜,气味幽香,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少,而且其花蕾名辛夷,历来是中医治鼻病的主药,于花前蕾期采摘,置通风良好处阴干备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治疗鼻病的疗效作了肯定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