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培育道路、庭院、城市绿化等需要的大苗,原州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移植,移植密度主要取决于苗木培育规格和年限.一般四年生移植苗株行距以50厘米×100厘米为宜。培育苗木年限越长移植的株行距越大。剌槐移植多采用穴植,移植前应剪去地上部分,并将劈裂损伤的根条剪掉。根系长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苗根蘸浆栽植,栽苗深度应使根颈与地表持平。移植后的苗木要及时进行浇水追肥、松土除草、防寒越冬等抚育工作,尤其对平茬苗应做好去梢、抹芽、修枝等工作.选留健壮直立的枝条作为主
刺槐苗田间管理在剌槐育苗中,掌握幼苗耐旱、喜光、忌涝的特点,是育苗成活的关键。
灌水:播种后到幼苗出齐以前不能灌水。出苗后,土壤湿度适中时,要及时松土中耕,提高地温,有利发芽。灌水过早,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低,容易坐苗或出现黄叶病。在反复中耕松土的基础上,6月初可以灌第1次水,以后在正常情况下每隔灌水1次。7月上旬灌水后暂停一段时间.以促进苗木提高木质化程度、增强越冬能力,11月下旬后灌1次冬水。
追肥:当刺槐定苗后,结合第1次灌水进行第1次追肥,施入尿素45-75千克/公顷,6月底结合灌水追施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2次,施肥量为75-195千克/公顷,8月初停止施肥。好是冬耕早春耙地,每亩施腐熟的基肥1500-2500千克。春季整地应提早,深翻(25厘米以上)、细耙、整平。在整地的同时,每亩用7.5千克黑矾(硫酸亚铁)粉拌入5%辛硫磷0.5千克,再掺入40倍的细土,撒入地中,以进行土壤消毒。
松土除草:育苗地要在灌水后或雨后及时中耕,经常保持疏松无草。
防寒越冬:刺槐一至二年生苗易遭秋霜冻及春风干的危害,致使苗木地上部分干枯,故一年生苗应在秋后挖出进行秋季造林或越冬假植,第2年春季提供造林
刺槐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棱脊,微被毛,后无毛;具托叶刺,长达2厘米;冬芽小,被毛。羽状复叶长10-25(-4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槽;小叶2-12对,常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5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圆,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圆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柄长1-3毫米;小托叶针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