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该如何培育栾树苗呢?
栾树苗种子采集于9月至10月份。采集的时候不要随便种子都要,尽量选择生长良好,干形通直,树冠开阔,果实丰满,处于壮龄期的优良栾树作为采集种子,在果实显红褐色或橘黄色而蒴果尚未开裂时及时采集,不然将自行脱落。但也不宜采得过早,否则种子发芽率低。
栾树间苗:幼苗长到5-10厘米高时间苗,每平方米留12株左右,结合间苗进行补苗。栾树属深根性树种,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根系。播种苗当年秋季落叶后即可掘起入沟假植;翌春分栽。因为栾树树干不易长直,第1次移植时要平茬截干,并加强肥水治理。春季从基部萌蘖出枝条,选留通直、健壮者培养成主干。次截干达不到要求的,翌春可再行截干处理。以后每隔3年移植1次,移植时要适当剪短主根和粗侧根以促发新根。栾树幼树生长缓慢,前两次移植宜适当密植,利于培养通直的主干,节省土地。此后应适当稀疏,培养完好的树冠。
栾树(拉丁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别名:木栾、栾华)是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栾树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耐寒,在中国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
栾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时纵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
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50厘米;小叶(7-)11-18片(顶生小叶有时与上部的一对小叶在中部以下合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对生或互生,纸质,卵形、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3-6厘米,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齿端具小尖头,有时近基部的齿疏离呈缺刻状,或羽状深裂达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状复叶,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脉腋具髯毛,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
栽培技术
栾树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栽培土质以深厚,湿润的土壤为适宜。以播种繁殖为主,分蘖或根插亦可,移植时适当剪短主根及粗侧根,这样可以促进多发须根,容易成活。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晾晒去壳。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处理,第二年春播常不发芽,故秋季去壳播种,可用湿沙层积处理后春播。一般采用垄播,垅距60-70cm,因种子出苗率低,故用种量大,播种量30-40kg/亩。
在晚秋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坑。坑宽1~1.5m,深在地下水位之上,冻层之下,大约1m,坑长视种子数量而定。坑底可铺1层石砾或粗沙,约10~20cm厚,坑中插1束草把,以便通气。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放入坑内,种子和沙体积比为1:3或1:5,或1层种子1层沙交错层积。每层厚度约为5cm左右。沙子湿度以用手能握成团、不出水、松手触之即散开为宜。装到离地面20cm左右为止,上覆5cm河沙和10~20cm厚的秸秆等,四周挖好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