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荚树、皂角等,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叶为一回羽状复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雄花花瓣长圆形。荚果带状,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弯曲作新月形,内无种子;果颈长1-3.5厘米;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产于中国多省区。生长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坚硬,为车辆、家具用材;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嫩芽油盐调食,其子煮熟糖渍可食。荚、子、刺均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径9-10毫米;花梗长2-8(10)毫米;花托长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长3毫米,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长2.5毫米;两性花:直径10-12毫米;花梗长2-5毫米;萼、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长4-5毫米,花瓣长5-6毫米;雄蕊8;子房缝线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数湖北标本子房全体被毛),柱头浅2裂;胚珠多数。
皂荚喜光,稍耐荫,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 在微酸性、石灰质、轻盐碱土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属于深根性植物,具较强耐旱性,寿命可达六七。
皂角树修剪
皂荚树在苗圃的栽培中,要加强修剪管理,特别是要注意定干高度和树冠的修剪。按行道树培养的苗子,定干高度应不低于2.8米,其他用途的苗子定干高度可稍微低矮一些。在未达到定干高度之前,应加强主干的培养,保持主干延长枝的优势,及时将竞争枝进行疏除。
苗子超过定干高度后,冬季修剪时进行截干处理。翌年春季剪口下会抽生枝条。在秋末选择3个至5个枝条作主枝培养。主枝的选留条件有三个:一是要各占一方;二是要上下错落,不能生长在同一轨迹;三是枝条的开张角度要适宜,开张角度以45℃为宜。翌年及时将新抽生的枝条抹除,防止形成竞争枝。待主枝长度长到1米以上时,对其进行短截,培养侧枝,侧枝选留要本着层次清晰,疏密适当的原则。基本树型形成后,及时将树冠内的过密枝、病虫枝、交叉枝进行疏除即可。
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和蛋白质成分,半乳甘露聚糖胶因其特的流变性,而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胶凝剂、浮选剂、絮凝剂、分散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采矿选矿、兵工炸药、日化陶瓷、建筑涂料、木材加工、造纸、农药等行业
皂荚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进行栽种,造林时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选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40cm×50cm×50cm。山区的株行距为2m×3m,植苗1665株/平方公顷;平原区株行距为3m×4m或4m×5m,植苗630株/平方公顷-1245株/平方公顷。栽植后浇水、封土、踩实、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