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毫米,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烂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盖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减小昼夜温差,减缓有机质分解。
指出普通地膜造成哪些主要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危害: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又难降解,长期残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好处: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作为覆盖物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发展。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试验、示范,已在全国推广使用,获得了早熟、、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一般可增产30%~60%,霜前花增加15%~20%,衣分提高1%~2%。
地膜覆盖对棉田土壤的效应:提高地温:地膜覆盖本身并不能产生热能,其增温效果主要表现:一是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由于水分蒸发时的热量消耗;二是盖膜后,太阳辐射能可以透过薄膜而被膜下的地面吸收。由于薄膜具有良好的不透气性,阻碍近地气层的热量交换,减少热的散失。
使用地膜覆盖机后能加速养分转化和利用棉田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内氮肥的损失。旱作土壤中氮素损失,主要是氨的挥发和硝态氮的淋失。地膜覆盖可显著地减少氨的挥发。棉花研究所试验,每公顷施450千克碳铵于5厘米以下土层,3天后测定,覆膜的挥发量比露地减少95.4%。地膜覆盖由于减少土壤水的渗透,减少了硝态氮和其他养分的淋洗损失。
在地膜覆盖栽培中,整地质量是确定覆盖栽培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加深25~30 cm,采用锄草,垄脊,锄,裂等土壤栽培措施,去除前锄的残枝,落叶,杂草与细碎土块,使土壤达到结构松散,透气性好。地面干净整洁,确保薄膜平整,有利于土壤与根部的深层水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