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价值
本种木材浅黄色,材质优良,细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车及家具。种子含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树皮及叶入药,有逐湿,散瘀之效。果、叶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 上,油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四川乐山及湖南、安徽常有栽培。
栽植
檫树造林一般以实生苗造林为主。但有些地方,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干旱、冰冻)利用檫树萌芽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截干造林效果也好。檫树芽苞萌动期早,在冬季无严重冻害的地区,尽可能在檫树落叶之后,采用冬季造林。
檫树喜光,速生,5年生高可达7-10米。因此应适当稀植。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树人工林,每亩初植107株现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为12米,每亩立木蓄积5.98立方米。
檫树适宜混交种植,利用种间的相互关系,既能充分发挥檫树的优良特性,又能促进混交树种的生长,效果比纯林好。据湖南靖县排牙山林场,采用一行檫树与二行杉木的混交试验(每亩檫48株,杉82株),13年生,每亩立木蓄积为12.37立方米。其中:檫树平均胸径14.6厘米,树高为14米,立木蓄积为6.69立方米,杉木平均胸径12.7厘米,树高为8.7米,立木蓄积为5.68立方米。可见,檫、杉混交是可行的,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栽植,用于"四旁"绿化,均生长良好。
整形修剪
檫树为强阳性树种,自然整枝明显,不需整形修剪。檫树嫩枝或新梢受损伤后,在气温高,阳光直射时,树皮易产生日灼。大枝折断、病菌随雨水从伤口进入树心,常致心材腐烂变质。
根系好通气,怕渍水和土层板结。主根被切断不易再恢复,但能促使侧根发达。檫树属混合花芽,早春先花后叶。幼苗不耐严寒和霜冻,苗期常因霜冻而枯梢。
病虫害防治
檫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檫白轮蚧:檫白轮蚧多发生在纯林树冠中上部1-2年生的嫩梢、枝条和叶片上。在猖獗盛期,虫口密度大,有虫部分象打过霜和刷过石灰水一样。受害枝干树皮凸凹不平,叶片失绿,卷曲萎缩,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者导致林木死亡。本虫易发生在温暖潮湿、空气不大流通、日照不易直射的纯林内,主要借风、昆虫及其他动物传播。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
(2)用50%马拉松、40%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25Yo亚胺硫磷800倍液在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代初孵若虫。
地理分布
檫树花
产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23到32°,东经102到122°。湖南分布较多的为武陵山、雪峰山脉及湘赣两省交界的武功山、罗霄山山脉的一带。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但在主峰高的群山中,海拔高可达1500-1800米左右。
檫木(学名:Sassafras tzumu),为樟科檫木属植物,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包括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与浙江等地。本种生长速度快,木质坚韧,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树干端直;椭圆形或卵形叶子互生,全缘或一边分裂,或上部三裂、下部有白粉,羽状脉,基部一对侧脉发达;早春开花,其后再长叶子,花两性,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蓝黑色椭圆形核果秋季成熟,有白粉,果柄上部肥大成红色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