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为亚热带树种,我国的安徽、湖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贵州、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均有分布。其习性喜阴,喜欢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和土壤瘠薄,因此育苗地宜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段,土壤宜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微酸(pH值6.0~6.5之间)或中性土壤。准备苗床时要将地整平,作床后土壤要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加水180倍左右配置消毒药液,每平方米用稀释液10公斤~15公斤进行喷洒消毒,喷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一周之后掀开薄膜,再次平整苗床即可使用。
木荷果实在10月下旬,当木荷蒴果刚裂开时,表明种子已成熟,需及时采种。因木荷果实内的种子扁平、有翅,个体小而轻,在采果时种子容易从果实内掉出来,所以在采种时要在树下铺塑料薄膜,让蒴果和种子全部落在塑料薄膜上,以免种子丢失。采下的蒴果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让其全部裂开,使种子从果壳内掉出。将收集起来的种子用布袋装好,放在通风透气的室内保存。
木荷树的叶子和根皮经过加工后可作为药材入药,它的叶子入药有、止痛的功效,它的根皮入药有攻毒、消肿的功效。木荷树树冠很高大,它的树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时可以将它作为防护林种植,有阻断大火的作用。
木荷树的栽种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适地适树地营造不同类型的生防林带,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发挥林业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区土层浅薄、管理不便的地方宜栽木荷树林带,实行粗放经营方式,以防火为主,兼顾用材;在山脚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劳力富余地方,宜营造茶叶林带,实行集约经营,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取得林带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求得林带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大化。在林带建设规划时,还可充分利用自然阻隔与生物阻隔相互配置,在林带网络建设中充分利用河渠、道路、水库等自然阻隔工程。在造林设计时,应考虑防火林带建设,使林带建设与造林同步进行,从而达到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
木荷树与油茶混交造林,木荷树与马尾松树种混交造林,木荷树与杉木混交造林,是属于集约经营程度较高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形式,每年需对混交林带进行垦挖、修剪、施肥、防治病虫,有利于马尾松树、杉木、油茶的生长,保持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也有利于平缓地势、肥沃土壤,能使混交林带可燃物减少,隔离地面火。此外,营造混交林带,也能充分发挥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生态平衡十分明显。
杉荷混交林小径木达到30%,杉木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0.8以上时,即可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强度为株数的25%-40%,间隔期4-6年,间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木荷树一般在12-15年左右后1次间伐定株,保留750-900株/hm2。采用下层抚育法,结合小径材利用,定期伐除死枯木、被压木、病虫木、断梢木、弯曲木、双叉木。按照“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疏、种间协调”的原则,确定间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