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又名椿树、白椿,属科,为用材树种。臭椿属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发达,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繁殖容易,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土壤都能适应,木材具有多种用途,是石灰岩山区的造林选锋树种。太行山石质山区的阳坡、半阳坡及村落有较大数量的自然零星分布;但人工规模育苗、成片造林较少。近两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臭椿在干旱石灰岩山区造林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
栽植密度。臭椿喜光,造林密度不宜过大。要根据林种、立地条件灵活掌握。在井陉县提出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主要造林指导模式”中,把臭椿树列入了坡度在25℃以上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造林地类中,这类地一般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难度较大,造林目的以保持水土为主,栽植密度采用两种方式。
乔灌混交林:每公顷900~1200株臭椿、1275~900株灌木,带状混交,水平阶内栽植臭椿,鱼鳞坑内栽植灌木。
臭椿纯林每公顷1800株。
幼林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锄草、扩穴培土、踩穴、清淤、抹芽修枝等工作。
臭椿属科,因树皮及枝叶有一种苦涩的味道而得名。臭椿树冠开张,叶大荫浓,生长快,秋季红果满树,数冠高大通直。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常作行道树,颇受赞赏而称为“天堂树”,是很好的观赏树和庭荫树。臭椿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在西北能耐-37℃的低温度,很少感染病虫害,特别是对烟尘和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工厂绿化的骨干树种。臭椿是很重要的速生树种,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播种,一年生苗高可达60至100厘米,作为行道树用的大苗,一般育苗的第二年经过及时摘除侧芽,可达到定干高度,即可进行。
臭椿一般用播种繁殖。臭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臭椿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臭椿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抗性中等,对及二氧化硫抗性强。臭椿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臭椿花期5~7月,种子9~10月成熟。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臭椿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根皮、茎和种子供。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叶可饲养樗蚕。
种子:花单性或杂性,5-6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好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臭椿的根蘖性很强,也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红叶椿不仅红叶性状稳定,而且与普通臭椿一样,具有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的特点以及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烟尘,抗风沙,病虫害少等很强的抗逆能力。红叶椿有诸多优点,因而具有的观赏价值和广泛的园林用途,可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美化及山区绿化,城市隔离林等生态建设。又因具有抗烟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特性,也可广泛应用于工矿区的绿化、净化。
臭椿,科臭椿属。喜光,适应性强,分布广,很耐干旱瘠薄,耐中度盐碱土,在土壤含盐量达0.3%的情况下,幼树会生长良好,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壤都能适应。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根系发达,为深根性树种,萌蘖性强,生长较快。多采用播种繁殖,成活率高,管理粗放,能较容易获得大量幼苗。因此,在园林应用中多用其做嫁接红叶椿的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