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树多为栽培,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甚广。也见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植株萌发力强,材理通直,生长迅速,柔软坚韧,供编制各种用具;树皮也作药用。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灰褐色,纵裂。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长4-6厘米,基部不增厚;叶轴挺直,上面具浅沟,初时疏被柔毛,旋即秃净。
白蜡树的小叶5-7枚,硬纸质,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叶缘具整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侧脉8-10对,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凸起,明显网结;小叶柄长3-5毫米。
白蜡树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长8-1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无毛或被细柔毛,光滑,无皮孔;花雌雄异株;雄花密集,花萼小,钟状,长约1毫米,无花冠,花药与花丝近等长;雌花疏离,花萼大,桶状,长2-3毫米,4浅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翅果匙形,长3-4厘米,宽4-6毫米,上中部宽,先端锐尖,常呈犁头状,基部渐狭,翅平展,下延至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约1.5厘米。
白蜡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喜湿润、肥沃和砂质和砂壤质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多为栽培,越南、朝鲜也有分布。白蜡树迟于18世纪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
白蜡树从生长迅速、无病虫害的健壮幼龄母树上选取1年生萌芽枝条,一般枝条粗度为1厘米以上,长度15-20厘米,上切口平剪,下切口为马耳形。每穴插2-3根,使插条分散开,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春插宜深埋,扎实,少露头,每667平方米插4000株。种子发芽期,床面要保持湿润,灌溉应少量多次;幼苗出齐后,子叶完全展开,进入旺盛生长期。
白蜡树进入旺盛生长期,灌溉量要多,次数要少,每2-3天灌溉1次,每次要浇透浇足。宜在早晚灌溉。秋季多雨时及时排水。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雨后或灌溉后拔除杂草,苗木进入生长盛期松土,初期宜浅,后期稍深,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准。苗木硬化期,为促使苗木木质化,停止松土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