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的种植价值
高大的树干、宽广的树冠,秋冬交替时美丽的叶片构成了枫香树作为观赏树种的几大特性;与其它树种相比,表皮光滑,导热系数低,能够耐受高温,耐受火烧,是我国传统的森林防火树种;枫香树主根粗大的特性决定了其抗风、耐干旱、不畏水淹,再加之对二氧化硫以及碳等污染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在城市绿化带以
及主干道的道路两旁种植,即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枫香树的木材质地松软,结构细腻,加工难度较低,色泽鲜艳,抗压耐腐防虫,既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又大量应用于家具、乐器、农器具以及包装材料等领域。
枫香树的移栽
造林地选择。枫香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对造林地的选择要求并不十分强烈,融水县地处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与湘桂低山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枫香树生长,全县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均可大面积种植。
苗木移栽。栽植之前要对苗木进行剪枝,同时为避免土壤对苗木的侵染以及在栽植后能顺利缓苗,可以在苗木根部沾保水剂以及杀菌剂。不能及时种植的苗木要进行药液浸泡。枫香树的培育目标宜以大径材为主,为此造林株行距以2m×3m为宜,并沿等式高线成“品”字型配置定植坑。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挖定植
坑,定植坑的宽度要根据苗木的大小苗木根系的舒展,一般比根冠直径大20~30cm,坑的深度一般比苗木垂直根深30~50cm。一般根系生长同树干生长一样较为缓慢,因此更要确保根系的舒展,在挖定植坑时一定要深于疆石层,防止干梢现象的产生。种植的深度可根据树种对水分的需求以及种植土壤的水分含量进行调整,定植坑回填时要将熟土填入下方,生土在上方,移栽前要再次对苗木进行选择,并浸泡生根粉以促其根系生长,提高存活率。
枫香树的幼林管理
在造林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促进尽快郁闭成林,须加强早期抚育管理。造林当年要对缺株进行补植。造林头3年内每年穴垦除草2~3次,第4年进行按穴除草1~2次。郁闭成林之后注意及时砍除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病虫木、断梢木和劣势木等。
福建省枫香的虫害主要为食叶害虫,主要有麻皮蝽、毒蛾、红伊夜蛾、浙闽粘叶蜂、八点广翅蜡蝉、枫香绵粉蚧、碧蛾蜡蝉等;还有蛀干害虫白蚁,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等。防治方法:(1 )采用人工摘除虫茧,集中烧除;(2 )采用广谱性杀菌剂防治;(3 )保护天敌;( 4 )灯光诱蛾。在危害较重林地集中设置诱虫灯,诱杀成虫,效果较好。
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第1 年 5~6 月及 8~9 月进行 2 次除草松土;第 2 年进行 2 次除草松土,分别在 4 月及 6月进行;第 3 年进行 1 次除草松土,在 6 月进行。第1 年以除草为主,第 2 、 3 年以扩穴为主,有条件的可进行施复合肥,采用环状施肥方法,穴径 60cm ,深度15cm ,枫香在幼龄时期施用 0. 25~0. 5kg /株·年,可获得良好效果。
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高大乔木。叶宽卵形,掌状3裂,基部心形具锯齿;托叶线形,早落。短穗状雄花序多个组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头状雌花序具花多数,萼齿针形,花柱卷曲。头状果序球形,木质,蒴果下部藏于果序轴内。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具窄翅。花期3-4月,果期10月。产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东南亚北部及朝鲜南部。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萌生力。可供药用及材用。
枫香树干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南方的秋色叶树种。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松枫混交林: 松枫混交林包括枫香与湿地松、枫香与火炬松、枫香与马尾松组成的混交林,可以充分发挥松枫混交林的种间互利关系,促进混交林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有利于林木速生、丰产。混交林比枫香、松纯林的生产力高30%以上。
松枫混交林的初植密度为2米×2米,采用行带状或星状配置,其中枫香占25%、松占75%。